中西医结合的荨麻疹特色治疗

2016/1/7 9:46:08来源:红杏e生(公众号ID:jcyscom)作者:韩朝辉

  荨麻疹即中医学中的“隐疹”、“风疹块”、“鬼风疙瘩”等,首见于《素问.四时刺道从论》,谓:“少阴有余,病皮痹隐疹。”《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记载:“此证俗称鬼风疙瘩,有汗出受风,或卧露乘凉,风邪多中表虚之人。初起皮肤做痒,次发扁疙瘩,形如豆瓣,堆累成片。”从中医角度讲本病多因禀赋不耐,人体对某些物质过敏所致,因气血虚弱,卫外失固,或因饮食不节,过食鱼腥海味,辛辣刺激;或因药物、生物制品、慢性病灶感染,以及昆虫叮咬、肠寄生虫、或七情变化,外界虚邪贼风侵袭诱发。

  其常见症状中医辩证大体可以分为:

  一、风热证,发病急,风团密集成片,色鲜红,灼热刺痒,伴发热咽痛,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脉浮数或弦数。(治疗路径:疏风清热止痒);

  二、风寒证,风团色白,遇风遇冷皮疹加重,遇热则轻,痒甚,伴恶寒,口不渴,舌质淡胖,胎白,脉浮紧(治疗路径:疏风散寒,调和营卫);

  三、湿热证,一般风团较大,融合成片,皮损灼热而痒,经久不退,常伴胃腹胀痛、便粘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治疗路径:清热除湿,佐以健脾);

  四、风湿证,多见于慢性荨麻疹,风团成片,时隐时现,久治不愈,舌淡苔白,少气乏力,脉沉缓。(治疗路径:健脾化湿,祛风止痒);

  五、气血虚证,风团反复发作,迁延不已,午后或夜间或劳累时皮疹加重,神疲乏力,口干,舌淡少苔。(治疗路径:益气养血,祛风固表);

  六、胃肠实热证,风团出现时,常伴有脘腹疼痛。神疲纳呆、大便秘结或泄泻,恶心、呕吐、舌红胎黄厚腻脉滑数。(治疗路径:疏风解表,通腑泄热);

  七、肝气郁结证,风团常发于月经前数天,随月经干净而消失,伴痛经或月经不调,舌淡红或淡,胎薄,脉弦数或弦滑。(治疗路径:疏肝解郁)等七种类型。

  西医认为,荨麻疹是由于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2—24小时消退,但反复发生新的皮疹。病程迁延数日至数月。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25%的人一生中患过一次荨麻疹,故荨麻疹称为皮肤科第一大病,在临床上治疗起来也是比较棘手的。

  临床大体可以分为:

  一、特发性荨麻疹:1、急性荨麻疹;2、慢性荨麻疹(大于6周,间歇性、持续性)。

  二、物理性荨麻疹:1、冷性荨麻疹;2、迟发压力性荨麻疹;3、热性荨麻疹;4、日光性荨麻疹;5、人工荨麻疹/皮肤划痕症;6、接触性荨麻疹。

  三、自身免疫性荨麻疹--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

  四、感染相关性荨麻疹—幽门螺杆菌。

  五、胆碱能性荨麻疹。

  六、接触性荨麻疹。临床上一般依据出现风团样皮疹,来确诊。但引起荨麻疹的原因比较复杂,确定引起荨麻疹的原因非常困难,因此,必须通过详细采取病史,详细体格检查,必要时结合有关的实验室检查。

  在治疗上西医一般采取:去除病因、避免诱发因素、应用抗阻胺类药物、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作用,减少组胺释放的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中医辨证治疗荨麻疹,西医对症治疗荨麻疹,中医中药联合西医西药,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发挥最大的功效,具体用药不再累述,下面我们谈一下中医的特色疗法:

  一、针灸。主穴:曲池、合谷、血海、风市、风池。辩证加减:热重加大椎;湿重加丰隆;气血虚者加背俞穴、中脘、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二、拔罐。主穴:神阙,三三三拔罐法。配穴:上肢配曲池;下肢配血海;病情严重者配大椎、肺俞,脾俞。我们在临床上遇到荨麻疹时,一定要考虑的多一点,望、闻、问、切详细一点,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再配以针灸、拔罐多事半功倍方位治疗,可以起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