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腹泻高发,警惕10个治疗误区

2017/6/22 9:10:20来源:红杏e生作者:忙茫村医

误区一:急于止泻忘补液


止泻药通过减少肠蠕动或保护肠道免受刺激而达到止泻效果,能够防止机体过度脱水,主要适用于剧烈腹泻。对于一般的腹泻,不建议使用。因为腹泻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措施,能将体内的致病菌与它们所产生的毒素和进入胃肠道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减少对人体的毒害作用。如果使用止泻剂,无疑是闭门留寇,尤其是对于腹泻原因尚不确定的情况,特别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有一定的危险,故腹泻患儿一般不推荐使用任何止泻药物。


腹泻主要的危害是脱水,脱水也是腹泻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患儿,发生腹泻时较成人更易出现脱水,这是因为儿童处于生长旺盛期,对水的需要量相对较多,对缺水的耐受力又差,如果不能及时满足机体对水的需求,一旦腹泻,很容易出现脱水,而且进展快,如不及时干预,易致重度脱水,从而会引起患者抽搐、昏迷、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治疗腹泻最重要就是补液,在患儿或成年患者还没出现脱水的时候就要预防脱水。

 

需要注意的是脱水建议首选补液盐。补液盐含氯化钠、氯化钾、葡萄糖等物质,能调节体内水电解质平衡。


误区二:过度使用静脉输液


在腹泻患者的治疗中,静脉输液也常被过度使用。实际上,只有当腹泻患者出现重度脱水或者不能口服补液的情况下才需要使用静脉补液。这也符合用药原则: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同时,输液带来的风险更大,常见过敏反应,如果是口服,药物中能引起过敏的杂质可能就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掉,或无法被身体吸收,但是打点滴时这些杂质却直接进入了血液,严重的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误区三:腹泻就用抗菌药


腹泻原因可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其中非感染性腹泻以及病毒感染性腹泻使用抗菌药都是无效的。只有细菌性腹泻才需要使用抗菌药,但也不可滥用。抗菌药虽然可以杀灭病原微生物,但是也会影响人体的正常菌群,滥用可造成菌群失调和细菌耐药,治疗起来更加困难。以下情况需要用抗菌药:粘液脓血便多为侵袭性细菌感染;证实腹泻与另一种急性感染(肺炎、尿道感染等)相关时;有症状的十二指肠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其他。


误区四:不合理使用抗病毒药物


目前并没有抗病毒治疗的循证指南,所以临床不推荐使用抗病毒治疗。而病毒唑由于易获得、价格低,在基层使用还是很普遍,但它并不能缩短病程。


误区五:滥用止痛药


腹泻时可能会出现腹痛的现象,这时在病因尚不明确的情况下要慎用止痛药,以免掩盖或加重病情,如果是患有青光眼的老年人,还可诱发或加重青光眼。


误区六:禁食


以往患儿及成年患者发生腹泻时,为了让胃肠道得以休息,会强调限制饮食,或干脆禁食。近年来,国内外儿科专家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其实禁食对于腹泻患儿有害无益。特别是因腹泻导致大量水分及电解质丢失的情况下,禁食会加重脱水及酸中毒,同时禁食使患儿处于饥饿状态,从而增加肠壁消化液的分泌,反而加重腹泻。


误区七:用白开水替代补液盐


白开水没有渗透压,人体吸收速度很慢,白开水也不含葡萄糖与电解质,无法为腹泻患者补充能量及电解质。


误区八:抗菌药、吸附剂、微生态制剂同时吃


抗菌药与微生态制剂合用时,不能同时吃。应该先服用抗菌药,再辅助给予微生态制剂,以帮助恢复菌群的平衡,而且两种药物之间至少要间隔2个小时。

 

吸附剂与微生态制剂合用时,需要先服用吸附剂类药物,将胃肠道内的致病因子排掉后,再服用微生态类制剂,两种药物至少间隔1个小时。

 

当需要以上3类药一起应用时,抗菌药需要最先服用,以达到杀灭病原菌的作用;微生态制剂需要最后服用,才能发挥其疗效;吸附剂需要在这两种药物之间服用,而且与每种药物之间均需要间隔1小时。


误区九:不重视补锌


目前研究证实补锌有利于减少腹泻天数和病情严重程度,也可以预防未来 2~3 个月的腹泻复发,所以从腹泻开始即可进行补锌治疗。早在2005 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建议对腹泻患儿进行补锌治疗,推荐剂量:<6个月每日口服锌剂10 mg,> 6个月每日口服锌剂20mg,疗程10~14天。需要注意的是临床最常用的可选用药物如葡萄糖酸锌等需要计算其锌元素的含量,而不是药物剂量。


误区十: 过早停药


部分腹泻患者依从性差,常依症状服药,即腹泻轻时少服药,腹泻重时多服药,稍有好转就停药。这样做很容易造成治疗不彻底而使腹泻复发,或转为慢性腹泻,给治疗带来困难。所以医生一定要和患者强调按疗程服药。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编辑委员会中华儿科杂志. 中国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临床实践指南 [J]. 中华儿科杂志,2016,54(7):483-488.

[2]宋协国. 夏季腹泻多,用好五类药[N]. 中国医药报,2015-07-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