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总反复?是你根本没懂它

2019/5/22 9:01:15来源:基层医生网作者:杨帆


口腔溃疡:即复发性口疮,是慢性的口腔黏膜小溃疡,深浅不等,为圆形或椭圆形损害,可反复和周期性复发。具有“黄、红、凹、痛”特征,灼痛明显。具有不治而愈的自限性。病因及致病机制仍不明确。

 

诱因可能是局部创伤、免疫功能低下、精神紧张、食物、药物、激素水平改变及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系统性疾病、遗传、免疫及微生物在口腔溃疡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临床表现


轻症者


溃疡不大,数目不多,每次15个,孤立散在,直径为24mm,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

 

好发于角化程度较差的黏膜,如唇、颊黏膜。发作时溃疡有“红、黄、凹、痛”特点,即外周有约1mm的充血红晕带,表面覆有浅黄色假膜,溃疡中央凹陷、基底软,灼痛感明显。

 

复发有规律性,一般分为发作期、愈合期、间歇期。发作期又分为前驱期和溃疡期。

 

前驱期黏膜局部不适、触痛或灼痛;约24小时后出现白色或红色丘疹状小点,23天后上皮破损,进入溃疡期,再经45天后红晕消失,溃疡愈合,不留瘢痕。

 

发作期一般持续12周,具有不治而愈的自限性。间歇期因人而异。一般初发间歇期较长,以后逐渐缩短。

 

因刺激痛而影响言语、进食和心情。

 

重症者


溃疡常单个发生,大而深,似“弹坑”状,直径可达1030mm,深及粘膜下层直至肌层。

 

周边红肿隆起,基底较硬,但边缘整齐清晰,表面有灰黄色假膜或灰白色坏死组织。

 

初始好发于口角,其后有向口腔后部移行趋势,如咽旁、软腭、腭垂等,可影响说话和吞咽。发作期可长达月余甚至数月,也有自限性。

 

疼痛较重,愈后可留瘢痕,甚至造成舌尖、腭垂缺损或畸形。常伴低热乏力等全身不适症状和病损局部区域的淋巴结肿痛。

 

针对口腔溃疡的治疗,原则是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延长复发间歇期。


主要药物治疗


化学药物


外用药物

醋酸地塞米松粘贴片(意可贴)

洗必泰漱口液

复方硼砂漱口液

 

口服药物

复合维生素B

维生素C

多维无素片(善存、金施尔康)

西地碘片(华素片)

 

中成药

 

心脾积热型

用药:

口腔溃疡散

黏膜溃疡散

桂林西瓜霜(喷剂、含片、胶囊)

蜂胶口腔贴

养阴生肌散

冰矾清毒生肌散

原则:清热收敛

适用人群:口渴口臭、溃疡疼痛、尿短黄、便秘、舌红苔黄的心脾积热型患者

 

阴虚火旺型

用药:

知柏地黄丸

口炎清颗粒

余麦口咽合剂

原则:滋阴清热

适用人群:口干、手足心热、乏力、心烦急躁、溃疡隐痛、舌红苔少的阴虚火旺型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