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发热患者行辅助检查时必须掌握检查目的明确,并以简便快捷为原则。根据具体症状、体征、病史有选择地结合临床表现选择辅助检查。
发热常用的辅助检查都有什么,又有什么临床意义呢? 必须要做的检查 1.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提示为细菌性感染,尤其是化脓性感染,也见于某些病毒性感染,如出血热病毒、EB病毒、TTV。 白细胞总数减少,见于病毒感染(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等)及疟原虫感染;若同时伴嗜酸粒细胞减少或消失,见于伤寒或副伤寒。 嗜酸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血吸虫感染。 分类中有不成熟细胞出现,见于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有异常淋巴细胞出现,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有异常组织细胞出现,见于恶性组织细胞病。 若全血细胞减少伴发热,见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等。 白细胞增加,多考虑细菌性感染、白血病等。 白细胞减少,多考虑病毒感染、伤寒、系统性红斑狼疮、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肿瘤及各种慢性炎症等。 2. 尿常规检查 尿中白细胞增多,尤其是出现白细胞管型,提示急性肾盂肾炎。 蛋白尿伴或不伴有管型尿提示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注意尿蛋白及红、白细胞,怀疑尿路感染应作中段尿培养。 3.便常规检查 红细胞增多,肠道下段出血。 红细胞多于白细胞,并红细胞成堆并有残碎现象,可见于阿米巴痢疾。 白细胞多于红细胞,并红细胞可散在分布,可见于细菌性痢疾。 白细胞增多、见吞噬细胞,可见于肠炎、细菌性痢疾时增加明显。 白细胞增多甚至满视野并有成堆现象,可见于细菌性痢疾。 查到寄生虫卵,可确定为肠道寄生虫感染;必要时做致病菌的培养。 4.X线、CT与MRI检查 明确胸腹部有无病变及病变性质,如肺炎、肺结核、肺脓肿、胸膜炎、肝脓肿、肝癌、肾癌等,并有助于了解胸腹腔内有无淋巴结肿大。 X线胸片:疑为呼吸道感染、肺部病变应做此检查。 CT与MR检查对诊断骨盆内、膈下与腹腔深部隐蔽性脓肿,尤其对发现腹膜后病灶如淋巴瘤、脓肿、血肿等有重要价值。 5.超声检查 超声波检查有助于肝、胆、胰、肾等脏器病变的诊断;浆膜腔积液或深部脓肿等可进行诊断性穿刺;对疑有急性出性心包炎和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可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腹部超声波检查适用于疑有腹腔内占位性病变、肝肿,肝胆道结石以及肾脓肿、泌尿系结石等患者。 可选择做的检查 1.疑有败血症(包括伤寒、副伤寒及感染性心内膜炎)应做血培养,必要时做骨髓培养; 2.疑为结核病应做PPD试验、痰结核菌培养及24小时尿浓缩找抗酸杆菌; 3.疑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应做嗜异性凝集试验; 4.疑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应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5.疑为白血病、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应做骨髓穿刺涂片检查; 6.疑为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应做淋巴结穿刺、活检及印片,必要时加做免疫组化检查; 7.疑为结缔组织病,应做免疫学检查,包括ANA、RF、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RNP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以及总补体(CH50)及补体测定等;此外,血找狼疮细胞、皮肤狼疮带试验及免疫球蛋白测定亦有重要诊断价值; 8.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者,应做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若其活性及积分值增高,多见于化脓性感染、类白血病反应及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9.血清学检查:如肥达反应、外斐反应、钩端螺旋体病的凝集溶解试验,乙脑的补体结合试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抗核抗体试验等; 10.血或骨髓培养:必要时做血培养、脑脊液检查、骨髓检查、结核菌素试验等,对伤寒、副伤寒、脓毒症、细菌性心内膜炎等疾病的病原诊断均具有决定性意义; 11.活体组织检查:如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淋巴结以及皮损与皮下结节活体组织检查等; 12.骨髓检查对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等具有决定性诊断价值; 13.有指征时作血涂片查疟原虫、回归热螺旋体、狼疮细胞等,或进行伤寒、钩端螺旋体等免疫学检查。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