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起行政处罚案例在医疗圈引发热议——某医院因急诊科两名外科医生接诊呼吸道感染患者,被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罚款4.5万元,当事医师也被罚款2万元。
无独有偶,湖南卫健委也通报了类似案例:某诊所聘用儿科医师从事超儿科专业的诊疗活动,接诊患者33人次,最终诊所被罚款900元,医师被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罚款1.6万元。
两起案件,一个共同焦点:医务人员超范围执业。
01 重罚之下,医生们的困惑与无奈
案例公布后,在医疗界激起不小波澜。医生们在各平台纷纷留言:
“临床医生内外妇儿全部都学过,也轮转过,执业医师考试全都考过!虽然当下在外科执业,但不代表常见病就不能看吧?”
“跨区域行医也是治病救人啊,谁能告诉我在本省注册的医师去其他省行医需要什么技能提升吗?医师资格证是国考,考过后应该在全国行医吧。”
这些声音反映出当前医师执业范围管理与临床实践之间的脱节。那么,究竟什么是超范围执业?民营医院又该如何规避相关风险?
02 明晰边界:什么是超范围执业?
根据《执业医师法》第十四条规定: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
超范围执业主要包括两种情形:
一是“超专业范围”执业
如案例中注册范围为外科的医生诊疗呼吸道感染(属于内科疾病),就构成了超专业范围执业。
二是“超执业地点”执业
即医师在注册的执业地点以外的医疗机构开展诊疗活动,未经备案或审批。
03 民营医疗机构面临的实际困境
对于民营医疗机构来说,超范围执业风险尤为突出,原因在于:
1. 人员配置与患者需求不匹配
特别是夜间急诊,患者随机性强,病种多样,很难保证每类患者都有对应专业的医生接诊。
2. 专科划分与临床实际脱节
临床实践中,疾病往往涉及多个系统,特别是共病患者增多,严格按专科划分诊疗范围有时并不符合医学规律。
3. 基层医疗机构专业限制更严
根据规定,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临床医师可申请同一类别至多三个专业作为执业范围注册;
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的临床医师,可申请公共卫生类别专业作为执业范围注册。
这意味着级别越低的医疗机构,医师执业范围限制越严格。
04 这些情况是否违规?
针对医生们关心的问题,根据现有法规和政策,可得出以下结论:
全科医生并非万能,只能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范围进行诊疗,不适用三甲医院全科医疗科。 外科医生接诊儿童外科疾病如普外科给患阑尾炎儿童做手术,泌尿科给孩子做包皮手术,不属于超范围执业。 内科医生诊治儿童患者属于超范围执业,除非其注册范围包含儿科。 心内科医生诊治呼吸系统疾病不属于超范围执业,但门诊分专业、病房请会诊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需要。 没有麻醉科的医疗机构可以实施局麻手术,但不能实施全麻手术。
05 民营医疗机构的合规之道
对于医院管理者而言,避免超范围执业风险,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严格医师资质管理
建立医师执业档案,定期核查每位医师的执业范围,确保人、岗、证匹配。
特别是在排班安排上,避免执业范围与岗位要求明显不符的情况,如外科医生常规接诊内科患者。
2. 明晰科室诊疗范围
各科室开展诊疗活动应严格限制在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准的诊疗科目范围内。
如诊所诊疗科目只有内科和外科,就不能开展妇科、儿科的诊疗活动。
3. 规范会诊与转诊流程
对于跨专业疾病,建立规范的会诊制度和转诊流程。
当患者病情超出接诊医师执业范围时,应及时请相应专业医师会诊或转诊。
4. 加强高风险环节管控
急诊科是超范围执业高风险区域,应合理配置专业力量,或建立有效的院内会诊机制。
高风险手术、限制类技术项目必须确保医师、机构和诊疗项目资质“三统一”。
5. 合规开展多点执业
医师到其他医疗机构执业,应按规定办理多点执业备案,避免因“超执业地点”执业受罚。
06 合规是医生最好的护身符
医疗行为事关生命健康,法律底线不容挑战。对医疗机构而言,合规管理不仅是对患者负责,也是对医务人员的保护,更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一旦因超范围执业引发医疗损害,医疗机构不仅面临行政处罚,还可能承担高额民事赔偿,甚至影响执业许可证效力。
在医疗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强化合规意识、规范执业行为,是每一家民营医疗机构的必修课。只有守住法律底线,才能赢得患者信任和长远发展。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