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院变了!来了一群特殊的“业务院长”

2025/9/8 10:33:33来源:湖北日报


“在青山绿水间,恩施州基层医疗的‘网底’正在悄然织就。2024年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1.52%,基层诊疗量占比达到69%。”8月21日,恩施州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琚兆清介绍了武陵山腹地卫健发展的足音。


从孤军奋战到全域联动


“是你们给了我妻子第二次生命!”6月底,利川市文斗乡赵女士的家人紧握医护人员的双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6月25日上午10时40分,文斗乡中心卫生院接诊了一位突发腹痛的孕妇。经彩超检查,提示其发生胎盘重度早剥,情况万分危急。更为棘手的是,赵女士的血型为罕见的O型Rh阴性(俗称“熊猫血”),血源紧缺成为抢救中的一大挑战。


卫生院产科主任立即实施急救,并迅速启动双向转诊机制,第一时间联系利川市人民医院。一场跨乡镇、跨医院的生死救援迅速展开:向上级医院求助、全州范围内协调稀缺血源、“一送一接”双车对接转运患者……所有环节紧密衔接,争分夺秒。


转运途中,医护人员持续监测并稳定患者血压;而在利川市人民医院,输血科、手术室、ICU等多科室早已严阵以待。救护车一到,患者就被直接送入手术室。


经过30分钟紧张抢救,赵女士的生命体征终于恢复稳定。术后48小时,她在ICU内逐步康复,最终平安出院。


“这一成功案例并非偶然。它是恩施州大力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琚兆清说,州卫健委以“医疗卫生强基工程”为抓手,有效整合县、乡、村三级医疗资源,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建立起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村一体化管理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人才下沉”激活基层医疗


从零开始建起眼科门诊,开展眼科手术填补县域空白;引入新技术,成功实施疝修补手术70余例;指导基层开展溶栓治疗,大幅提高心梗救治率……这些变化,正在恩施州的乡镇卫生院悄然发生。


“改变,来自一群特殊‘业务院长’的到来。”琚兆清说,恩施州创新实施“业务院长”选派机制,从州直及各县市医院选派优秀医师,奔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担任”乡镇卫生院“业务院长”。他们不仅是医术精湛的医生,更是基层医疗能力的“造血者”。


恩施州中心医院眼科专家王英豪就是其中一员。来到建始县高坪镇卫生院后,他迅速组建眼科门诊,开展眼睑内外翻、倒睫及肿物切除等常见手术,结束了当地无法进行眼科手术的历史。在利川市文斗镇卫生院,来自市人民医院的专家向英豪带领团队开展无张力疝修补术,填补了当地技术空白。在建始县龙坪乡,县中医院心血管内科专家齐苗制定心脑血管防治规范,开展培训和病例讨论,成功指导完成多例心梗溶栓治疗,极大提高了心梗救治率。


此外,恩施州开展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累计培训1688名全科医生,并持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培养,为乡镇卫生院输送专业人才。截至目前,已累计订单定向培养免费本科医学生321名。


“医防融合”守护乡邻健康


3月5日,恩施市舞阳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余列宁和盛金婷,提着医疗箱开始了当天的“健康敲门行动”。他们的工作日志上,详细记录着每位居民的健康状况和回访计划,践行着“医中有防,防中有医”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理念。


如今的家庭医生团队不再只是“单打独斗”,而是融合了临床、护理、药学等多专业人员的“健康管家”,实现对重点人群的精细化管理。通过全覆盖的走访,他们不仅送医上门,更深入评估每个家庭的健康需求,量身定制个性化健康方案。


1260个家庭医生团队正活跃在恩施的城乡社区。居民的健康被精准记录和管理,全州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覆盖率已达90.4%,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基层规范管理率双双突破91%。


与此同时,乡镇卫生院焕然一新,配齐了医用X光机、彩超,甚至有41家还拥有了CT设备,就连940个村卫生室也旧貌换新颜,每年还能获得7500元的稳定运行补助。


“即便身处山村,优质医疗仍触手可及。”琚兆清自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