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多家医院停诊!基层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必备攻略,一医生连续抗疫400多小时后离世

2022/9/28 10:30:07来源:国家卫健委、北京日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陕西新闻广播、全科前沿等

突发!多家医院停诊!基层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必备攻略,一医生连续抗疫400多小时后离世。


疫情反复,又有多家医院停诊!


随着多地疫情散发,又有多家医院发布停诊公告。

1.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9月26日,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发布停诊公告称,因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根据上级部门以及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决定,本院即日起暂停门诊、急诊、发热门诊以及对外核酸检测工作,恢复时间另行通知。

2.延安大学咸阳医院

image.png

图源:陕西新闻广播

9月25日,延安大学咸阳医院发布临时停诊通告。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自9月25日上午7时起临时停诊。

3.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image.png


9月23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称,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即日起暂停越秀院区、黄埔院区、体检中心的门诊、急诊及体检服务,恢复时间请关注中心官方通知。


发现黄码人员不报告,一医院被关闭整顿!


甘肃省酒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9月18日发布通报称,9月15日,酒泉民仕专科医院在核酸采样过程中,发现1名社会人员在健康码为黄码的情况下,不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相关政策和文件精神,未向社区和疫情防控部门报告,未采取临时留观等管控措施,致使该人员在市内多个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造成疫情传播风险。

酒泉民仕专科医院的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及省市有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规定,经立案调查,决定对酒泉民仕专科医院进行通报批评,责令改正。酒泉民仕专科医院要按照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关闭进行整顿。


常态化疫情防控13个要点


要点1不同区域人员,根据个人防护用品类别,结合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选择原则,人员防护要到位。同时,不同区域的人员还要熟练掌握《个人防护用品穿脱流程》。


要点2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间隔1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加强流行病学史问询,早期识别新冠病毒感染临床症状。


必须严格落实信息登记责任,准确记录就诊人员的基本信息及相关症状,做到不漏一人。对可疑患者的陪诊人员信息也要登记。


image.png

新冠肺炎预检分诊流程图


要点3根据区域规划,规范设置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采样点,建立一支核酸检测数据专班,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增加上传频次,出结果即上传,24小时不停止。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和频次采集核酸。


要点4必须严格落实就诊患者和陪诊人员做到“口罩必戴、体温必测、健康码必查、行程码必看、场所码必扫,出示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报告”。


要点5:强化发热哨点诊室管理,对发热患者全部留观并进行核酸检测,检测结果回报前不得解除隔离。对可疑病例严格闭环管理。


要点6全面推行非急诊预约诊疗。引导患者分时段就诊,合理就医,“一患一诊室”减少人员聚集。积极为患者提供常见病和慢性病在线诊疗,实现线上线下无缝衔接。


要点7:严格陪护和探视管理,严禁探视,非必要不陪护,确需陪护的,固定陪护人员,不得交叉陪护,不得随意进出病区,严格限制行进路线和活动范围。


要点8加强全员培训,将感染防控要求落实到临床诊疗活动各个环节。


要点9强化院感防控“人人有责、人人尽责”,全员严格执行感染防控制度开展自查,定期对各科室进行巡查,查找梳理风险隐患,建立问题台账,逐项整改落实;建立督查制度,对重点科室、重点岗位、重点环节加强督查落实,确保感控措施有效落实。


要点10加强诊疗环境的通风和空气消毒,做好诊疗环境、医疗器械、患者用品等的清洁消毒。


要点11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和储存,加强医疗废弃物暂存点安全管理。


要点12切实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依法依规开展相关实验活动,严格按照规定做好个人防护,严防发生个人感染。


要点13:围绕新冠肺炎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突发聚集性疫情应对要求,基层医疗机构要以提升能力、补齐短板、强化实战应用为目标,分级、分类开展有针对性的演练或桌面推演,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医疗服务平稳高效有序。


抗疫一线连续奋战400多个小时,一医生突发疾病去世


9月20日,“健康三门峡”微信公众号发布一则令人心痛的消息,黄河三门峡医院一名优秀的医生刘晓晨倒在了疫情防控一线,年仅57岁。


据官方消息,刘晓晨,男,汉族,河南灵宝人,1965年6月出生。1986年9月从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水电十一局黄河医院工作。1986年9月至1996年10月在大五官科从事临床工作;1993年12月晋升为临床五官专业主治医师;1996年10月至1998年12月在神经外科临床工作;2002年7月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全面主持科室工作;2005年任耳鼻咽喉科主任,2011年12月晋升为主任医师。刘晓晨主任是黄河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临床学科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兼任河南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协会委员,三门峡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三门峡市变态反应学会、三门峡市中医五官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2022年8月21日,三门峡市新冠疫情骤然暴发、迅速蔓延、形势万分危急。在最紧要关头,刘晓晨顾不上安顿家人,立即奔赴医院,义无反顾的冲上了疫情防控第一线。在医院的19天里,他和科室职工同吃同住,接诊急诊患者87例,参与急会诊12次,主刀急诊大型手术2例、常规手术23例,最长的单台手术长达10多个小时,组织病例讨论4次。为减轻其他医务人员工作负担,他主动承担了108名出院患者的电话随访工作,日均接听咨询电话52个。在医院的19天里,他始终心系医院的各项工作,以一名老主任的责任和担当率先垂范,只要有一丁点的空闲,他就立即参与到志愿者队伍中。


9月5日晚上,刘晓晨身体出现了胸闷、乏力等不适症状,但他只是自己偷偷测测血压、吃了点药。被同事发现后,他告诉同事说自己没事,可以继续工作,让同事不要声张。9月6日,刘晓晨再次出现胸闷气短情况,考虑到马上就要全市解封了,医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他就吃了点药,稍微休息后继续坚守岗位工作,一直把科室工作安排妥当才回家。至此,他已经在医院连续奋战了400多个小时。9月7日凌晨,家人发现刘晓晨病情加重,随即拨打急救电话,然而历经近15个小时的全力抢救,他最终还是不幸离世,永远离开了深爱的家人和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抗击新冠疫情的这三年,各地疫情反反复复。我们都希望疫情能够尽快结束,但也不得不打好这一场持久战。疫情之下,医务人员不仅仅要完成正常工作,再加上抗疫,工作量大幅增长,休息时间缩减,着实不容易!疫情防不胜防,希望大家能采取积极的手段来应对疫情,尽最大努力保护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