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3500人感染,疫情出现新变化

2022/7/28 10:52:45来源:基层医师公社作者:江鸟

疫情持续20天,这地疫情“超时”了。


超3500人感染,甘肃疫情“超时”了


据国家卫健委数据,7月25日全国新增本土病例98+770例,涉及13个省区市。其中,全国85%的阳性病例都来自甘肃和广西。


据统计,截至25日甘肃、广西本轮疫情累计感染人数分别为3528例、2260例。从统计结果来看,甘肃感染人数已远超广西,却鲜有人注意。


在7月21日,单日新增超500人感染,达到本轮疫情峰值。


image.png


另外,从以上数据图可以看到,之后虽有所趋缓,但每日新增已连续一周维持在300例以上,感染人数仍居高不下。


更令人担忧的是,从通报情况来看,每日新增感染者都存在从社会面筛查发现的。这意味着除了隔离人员,外面还有感染者未被发现,很可能会传染给其他人。


与此同时,以兰州为疫源地的传播中心,不断向周边地区蔓延。截至目前,下辖的12个市、2个自治州已有8个地区报告发现疫情,诸多问题开始暴露。


发现“外紧内松”现象

在7月25日的甘肃省疫情防控会议上,官方公开透露疫情出现防控漏洞。


即在兰州市红星巷华联超市发现1例确诊,系该超市服务员,在7月14日至22日上班期间,未做一次核酸。密接、次密接达1.6万人次,两个社区升为高风险。


聚焦到7月14日,当地发现疫情一周时间,根据红星巷所在的城关区防控要求,当天已完成第五轮大规模核酸检测。到22日期间又进行了多轮区域性核酸检测,而该确诊病例是在这么多轮核酸检测下遗漏的对象。


核酸检测作为快速控制疫情最有效的方式,却被有些人一再忽视,疫情传播不仅得不到有效控制反而朝着反方向恶化。


本次甘肃疫情的始作俑者为传染性极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BA.2.38。有业内人士表示,BA.2.38是目前印度最主要的变异体。在BA.2的基础上,BA.2.38新增的关键突变是S蛋白上的K417T。这个突变在前两年南美流行的Gamma上出现过,BA.2.38在印度展现出了54%的增长优势。所以,BA.2.38对甘肃的威胁不容小觑。


在网络上,甘肃疫情的“突然出现”,引发热议,更有不少当地居民透露疫情传播的细节信息。


比如:不遵守疫情防控政策,偷跑出隔离酒店。


image.png


还有当地读者反映,其所在村为高风险地区,被封控期间不能出入,但隔壁村(低风险)却可以自由出入高风险地区,如果从高风险地区再带出去病毒,那么防控的实际效果微乎其微。


甘肃省长、省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组长任振鹤在19日发布会上强调,本轮疫情点多、面广,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接触人员多、生活轨迹复杂、流调溯源和管控防范难度大,防控形势严峻复杂。


这些“外紧内松”现象的发生,正是疫情持续扩散的导火线之一,也将甘肃推上风口浪尖。



重蹈覆辙

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甘肃本轮疫情以兰州为初始地,在大家毫不留意的情况下,用20天的时间逐级渗透再一齐暴发,导致现在3000余人感染的局面。


细看本轮疫情发展趋势可以发现,当地已经出现难以控制的疫情传播。


安徽泗县发生疫情时,病毒学专家常荣山曾提醒,要警惕周边城市被传染,尤其是农村、公卫能力较弱的地区。然而在泗县疫情收尾的第二天,相隔不远的怀远就暴发疫情,且出现大量感染者,地方压力剧增。


再回到本轮甘肃疫情,统计兰州及周边主要疫情发生地的感染人数发现,从7月13日起,临夏州、甘南州陆续出现感染者。21日临夏州感染人数达261人,单日新增首次超过兰州。


后几日,临夏州和兰州感染人数十分接近。目前兰州疫情已呈下降趋势,但临夏州数据却出现大比例反超现象,情况不容乐观。


image.png


常荣山直言,兰州、临夏州是在步安徽泗县、怀远的后程,不同的是兰州疫情还未结束临夏州疫情已经暴发了,中间进程加快不少。


究其原因,常荣山判断,当地核酸检测效率过低,不及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速度。


另一专家则认为,毒株的变异确实对当地防控有一定影响,但总的来看影响不大,真正原因还是当地防控意识不足,错失最佳阻断时机。


甘肃地域辽阔,人口密度较低,病毒在传播性上本不占优势,如果能够第一时间快速决断,大概率不会造成现在的局面。


多位专家表示,目前要紧盯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三不管楼院以及自建房片区等情况复杂的区域,尽快提升地方上核酸筛查质量和效率。


同时,针对反馈的重点场所、外卖物流行业等未按期参加核酸筛查的人员,要通过电话联系、短信提醒、微信群、朋友圈等方式逐一核实,一对一精准动员,督促其完成核酸采样。


下半年,防控重点要放在提前预警和防止外溢上,这是全国多地、多轮疫情防控总结下来的宝贵经验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