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常态化核酸检测,全国新一轮大调整

2022/6/27 9:45:30来源:基层医师公社作者:乐高

导语



核酸检测全国第二轮大调整,越来越多地区得到“解放”。


暂停常态化核酸检测,违规全国通报


常态化核酸检测在全国范围内,又迎一轮全新调整。陆续取消或暂停了常态化核酸检测,不少地区放宽核酸查验频次以及核酸证明有效时限。


与上一轮调整不同,本轮调整是“动真格的”。6月24日,国家卫健委在新闻发布会上,对核酸加码地区重点通报批评,胡检测、乱检测的时代将随之终结。


这些新调整的地区,还包括合肥这样的大城市,而此前并无大城市开放的先例。在外地来返人员上,更是有三个省取消常态化核酸检测,力度之大引人侧目。具体地区如下:


微信截图_20220627094837.png


此外,与上文核酸加码被批评的地区不同,江苏省、海南省、江西省全面放开,对低风险来返人员直接通行。



常态化核酸检测,基层医护收入大量下滑


之前常态化核酸检测的重压,让基层医疗机构感到吃力,有的机构甚至是勉力维持,基层医护减负的呼声渐高。


持续不断的抗疫输出,高负荷的医护运转,在疫情的冲击下,医护人员要忙着核酸检测工作,导致门诊量大量下滑,加之人员成本的增加,基层医疗机构已显露疲态。


不仅如此,因患者减少,科室绩效减少,医护的薪资也相应减少,这样发展下去也会影响机构运转。


按照最新的政策,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分配10-40台核酸采样亭,且每个采样亭要配备4名工作人员,这几乎囊括整个社区医院的医护人员,连临床科室主任和医务科长都去维持秩序。


仅有留守机构的几个人,只能维持医院的基本业务,治疗和基本公卫项目几乎全停。而公卫和治疗是他们收入的重要部分,核酸检测的补贴却顶不上工资收入。


除了收入受到影响,另一大影响则是老患者的流失。例如一些慢病患者,他们需要定期的检查身体状况和开药,但来了几次对方找不到人,就会选择去周边的其他机构。长时间建立起的医患关系也变得疏远,这都是无形的账目。



过度核酸检测,国务院展开全国自查


6月24日,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公开表示,其他地区要引以为戒,认真做好防疫、核酸检测自查核查工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和有关部门将持续关注相关工作进展,对发现核实的典型案例进行曝光和通报。


随着国家一轮又一轮的“刹车”,相信常态化核酸检测也不会持续太久。过度核酸检测衍生出的危害,已经不仅仅是医护工作量和地方财政的问题,甚至成了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事情。


近几个月以来,在全国常态化核酸检测的过程中,发现有核酸检测机构人为造假的。为了节省成本,人为地稀释了样本,影响了检测的准确性,让阳性病例藏匿在社会面久久不被发现。


比如检测1000个样本,留下200个直接报告阴性。这有可能放任一些阳性人员在社会中持续传播,给群众带来巨大危险,也给医护增添巨大工作量。


特别在上海疫情被控制之后,甚至在国家医保局明确“医保资金不承担大规模核酸检测费用”之后,一些地方仍然执迷不悟,没有意识到形势发生了重大转变。


比如有的地方明明没钱,于是搞起了“自费核酸常态化检测”,就是让老百姓自己掏钱搞核酸。还有的地方,如果查到两次没有参加核酸检测,不但要罚款,而且要拘留。


随着各地陆续退出常态化核酸机制,财政堆出来核酸产业的巨大产能,也就成为了庞大的过剩产能。如此庞大的检测机产能又将如何退出?退出的成本又会是多高?


精准防控是“动态清零”防控总方针的精髓。对于采取非法的、强制性措施的地区、单位和作出决定的个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将要求有关地方及时整改纠正。过度核酸检测“一刀切”或“大水漫灌”,也将随着国家的强力打击,彻底得到整顿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