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评职称、涨工资闹心?专家来开方

2021/4/13 14:21:48来源:医师在线作者:徐毓才

基层闹心事,是真委屈还是假矫情?


某卫生院的王医生最近闹心的事情不少。首先,就是聘任中级的问题,有地方发文称,本科毕业完成规培回基层者不仅可以直接考中级还可以直接聘任为中级。前者确有其事,后者就纯属糊弄了。王医生说在他前面已有考过中级的“老人”3位,因为没有名额,都在等更资深者退休给他们腾位置。但医院职工有“工人”和“干部”身份之分,工人退休再多也不会有干部名额余出来。因此,他虽然考过了中级,但聘用还是个未知数。

再来说说工资的问题。差额补助这种事业编的工资其实与单位有很大的关系。比如,一个县能出现3000~5000元不同的工资水准来,其中原因就在于,好些钱根本没下发,还有就是灰色收入。事业编的工资虽然每年都会调整,可王医生今年调了个寂寞,每月只比去年多了40块,而每月200元的乡镇补贴,一年了都没给发,以至于他的工资级别仍停留在专技等级1的水平。本该每3年1次和职称挂钩的调剂也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还有一件让王医生头疼的事情,就是患者都不按套路来,总是辜负他的好意。一位患者前来测血压,血压直接飙到180/90mmHg,王医生让她赶紧吃降压药,可没想到她说跟家属商量一下,回来就说王医生想卖药是骗钱;还有一天,午休时间本不是王医生值班,可患者上来就砸门,说前两天把胳膊摔了,拍了片子说没事,但是现在还疼。王医生解释说虽然骨头没事但是肌肉组织还存在肿胀,疼痛是正常现象,若实在不放心就再拍一张片子看看,结果患者一听扭头就走,认为王医生骗他花钱。再就是街坊邻居根本不拿他当医生,冬天除雪只扫自家门口,还把卫生院的大门给堵了,真是闹心。
专家来开方



本期特约:徐毓才(陕西省山阳县卫健局副局长)


看了这个案例,笔者真的是五味杂陈。案例道出了基层的现状与年轻医生的困惑,但这还不是全部。一位年轻人从学校走到基层工作岗位后没有得到温暖,却只看到了城市与农村的不同、理想与现实的距离,这也许就是大多数去了基层的医学生想逃离的原因。

笔者想从两方面对王医生的困惑予以回应和解惑:

一方面“就事论事”,就案例中提出的三个问题逐一点评;另一方面谈谈应该怎样尽快适应基层工作。期望那些和王医生类似经历的年轻医生,能怀揣着一颗希望的“种子”,守住初心,在基层普通岗位上找到能让自己生根发芽的“土壤”。

"就事论事”点评三个问题


1
职称的评与聘

案例中,王医生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感受自己被“直接聘任中级”给糊弄。2018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8〕3号)印发。从文件标题就知道,出台文件的目的就是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

文件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经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并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可直接参加中级职称考试,考试通过的直接聘任中级职称。申报高级职称实行单独分组、单独评审。

对长期扎根贫困县农村基层工作的全科医生,可突破学历等限制,破格晋升职称。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取得中级职称后在贫困县农村基层连续工作满10年的,可经职称评审委员会考核认定,直接取得副高级职称,取得的副高级职称原则上应限定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聘任。

王医生所说的“直接聘任中级就纯属糊弄了”估计就是指国务院印发的这个文件并没有被基层政府有关部门落实到位。文件所说的“两个直接(”直接参加中级职称考试,考试通过的直接聘任中级职称)中后一个“直接“并没有落地实施。

我国职称晋升的方式有考与评两种,目前中级(主治医师)及以下职称都是通过全国统一考试来实现的,而高级(包括正高和副高)都是通过考评结合以评为主。

取得职称之后聘任也有两种方式,有的地方实行评聘分离,也就是取得了职称,聘不聘要根据岗位设置情况来定,有空岗,没有禁止性原因就可以聘;没有空岗,即使取得了职称也不能聘。

王医生遇到的就属于这种情况。原因可能是基层设置的中级岗位太少,一些人考取了主治医师因为没有中级岗,所以不能及时聘任,还要按照“先来后到”顺序,因此案例中说尚有3位已有考过中级的“老人”在等待。而聘不了,工资就不会兑现。可见,现实确实挺悲催的。

国务院文件明确提出“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经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并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可直接参加中级职称考试,考试通过的直接聘任中级职称。”

实际上无疑就是鼓励高学历人员去基层的特殊政策,为吸引优秀人才去基层留在基层开的绿灯,应该在具体执行中是“例外”,不应该沿用常规老政策。然而基层的无奈也在于此,政策归政策,执行归执行。

2
工资的调与发
 
案例中涉及的第二个问题是工资问题,其中挑明了三个问题:一是差额补助事业单位工资差距大,二是灰色收入,三是乡镇补贴等的调整与发放。归纳起来,也就是工资的调与发。

很久之前,在基层教师工资调整中有一句歇后语就是“教师调工资——空调”,说的就是由于教师工资由当地财政保障,因此常常出现调整了工资却不能发放到位的情况。

从目前来看,基层医务人员与教师一样,都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应该是财政全额保障,按理说不应该存在“差额补助”。

但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政策执行可能会有不同。如果是差额补助的单位,确实员工工资的差距比较大,这与单位效益等因素密切相关。而灰色收入也确实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但随着治理商业贿赂的深入,只会越来越少。

至于乡镇补贴,如果是全额财政保障单位也应该不存在问题。但这里需要说明一点,事业单位工资调整的基本依据就是“技术职称”,如果考取的中级职称聘不了,工资调整自然不能享受,因此职称聘任才是核心。

3
患者的性与情

这里说的“性”指性格,“情”指情感。案例中提出的还有一件让王医生头疼的事就是患者都不按套路来。你按病情给他推荐服药,他怀疑你是为了卖药。不管你是否值班,有事你就得上。

类似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两个问题,不相信“你的好意”是一个患者对医生的信任问题,不值班也有患者找,却是基层工作的特点。

对于这两种情况,在基层当医生首先要理解,其次要改变。患者不信任,需要我们自己去努力,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把这里的“爱”与“恨”改成“信任”照样适应。

所以,患者对医生的信任也来自于自己一点一滴的努力,只有做出了让患者信任的“样子”,时间也会让患者做出改变。

至于基层工作没有上下班之分,确实是事实。一方面,作为医院在管理上要强化值班制度,只有值班人坚守岗位,患者来医院能够找到值班人员,其他不值班人员才能安然。

而对于个别患者出格的行为,比如“上来就砸门”也许只是个别现象,与个别人性格、素养有关;而“你的好心他不懂”,不管是真不懂还是不愿意懂,都是一个“情感”问题,需要慢慢来,闹心也没用。

如何尽快适应基层工作


1
克服小公主心态
 
很多年轻人从学校走上工作岗位,从城市走向农村,确实会产生比较大的落差,而且这种落差还是难免的。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要解决反差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学会适应环境,克服小公主心态。社会与学校不一样,与患者、员工打交道与和同学、老师打交道不一样。

同时还要明白,在基层工作都得身兼多职,不可能每人只需要干一件事,这些都需要一个好的心态去理解去接受。

2
寻找到基层工作的“快乐点"
 
基层有基层的不足,但基层也有基层的好处:一是需要干的工作不单一,可以锻炼人,迫使个人快速成长,一专多能,成为多面手;

二是患者不多,有更多时间加强学习,只要利用好不浪费,你与他人的差距就在于空余时间的利用上;

三是要有理想并坚定不移去努力。当前基层非常缺人才,有能力自然会被认同。刚毕业的年轻人,只有千锤百炼,才能成为好钢。

到了基层不能自暴自弃、自怨自艾、不求上进意志消沉,这样很快就会消磨人的斗志。怀着梦想,脚踏实地做事情,在工作中生活中找到快乐。

(原文刊载于《医师在线》杂志2021年1月10日第18期总第4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