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为两会即将召开,关于两会的话题日渐增多,特别是代表委员的一言一行都格外引人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泗水县苗馆村隈泉村乡村医生刘庆民。(图片来源:齐鲁网.闪电新闻)在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中,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泗水县苗馆村隈泉村乡村医生刘庆民应该是基层医生熟知的一位,他近些年的建议议案基本都围绕着村医队伍建设问题。刘庆民今年的建议中很重要的一条仍然是村医队伍建设,希望探索更合理的村医培养模式,希望政府能加大投入,设立乡村医生培养专项经费,并且针对偏远山区的实际情况适当加大投入力度。同时,解决年轻乡村医生的编制问题,提高其收入待遇,让他们愿意留下来。
当然,刘庆民并不孤单,像刘庆民一样关心村医队伍的代表委员还有很多,比如马文芳、杨芳、葛明华、鲁友明、 林绍彬等。他们在过去的两会中也频频为乡村医生发声,为提升乡村医生待遇、解决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障等问题而建言献策。单就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承办的建议提案中,26件涉及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其中建议21件、提案5件。
可以说,在每年的两会上,都会有代表委员为乡村医生的待遇和养老问题向两会提交相关的建议提案。

其实,不只是两会代表委员在关心、关注乡村医生。自始至终,国家一直都在重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文件。
2010年1月,原国家卫生部下发《关于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完善补偿机制,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基本医疗服务,结合现有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通过门诊统筹等方式给予补偿。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地方人民政府根据乡村医生提供公共卫生的数量、质量和服务人口、范围等因素,制定具体的补助标准,并在全面考核评价的基础上,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核定补助;要切实维护乡村医生的合法权益,严禁以任何名义向乡村医生收取、摊派国家规定之外的费用。
2015年3月,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要保障乡村医生合理收入,切实落实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政策;各地要综合考虑乡村医生工作的实际情况、服务能力和服务成本,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保障乡村医生合理的收入水平;要建立健全乡村医生养老和退出政策;各地要支持和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按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对于年满60周岁的乡村医生,各地要结合实际,采取补助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高乡村医生养老待遇;各地要结合实际,建立乡村医生退出机制。
此外,除了上述两个重要文件,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上也曾强调,要“进一步提高乡村医生养老待遇,为他们搭建留得住、能发展、有保障的舞台。”

从上面提到的政策文件来看,国家一直都没有忘记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要保障乡村医生合理收入,进一步提高乡村医生养老待遇。但既然国家重视,为何两会代表委员每年的两会都还要为乡村医生的待遇等相关问题而发声。说到这个问题,就不得不说医改。在医改的过程中,在国家不断要求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同时,公卫、基本药物制度、药品销售零加成、限制输液等制度政策陆续实施,不但加重乡村医生的工作负担,而且还一步步的束缚了乡村医生的手脚,切断了主要收入来源。于是多年下来,身份不明、收入低、从业环境差、养老没有保障就成了乡村医生面临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后果就是乡村医生队伍不稳,人才流失严重。据国家官方数据显示,全国乡村医生数量从2011年的110万人减少到2018年的90万人。刘庆民代表坦言,村医队伍建设是一件“老大难”问题。村医问题年年提,年年都得不到解决。细究起来,这应该和我国城乡差距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脱不开关系。表面上看,这些年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经济总量已经跃升世界第二。但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基本国情,不要看北上广深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但我们还在更多的广大中西部的落后地区,还有千万计的贫困人口。从国家的角度看,政策的制定要考量各地的综合因素,不可能采取一刀切的做法。而地方,特别是中西部相对落后地区,当前都以经济发展为首要目标,致力于脱贫攻坚,没有更多资金来落实乡村医生待遇和养老问题。此外,除了经济发展的制约,还有一些地方的观念也存在着问题。在对待上级政策实施的时候,大打折扣,敷衍了事,肆意克扣和拖欠中央对乡村医生的各项补助,更有甚者,直接挪作他用。简单地说,有些地方没钱来落实提高乡村医生待遇的国家政策,而且有些地方还截留中央的投入。笔者以为,这就是近些年乡村医生待遇问题得不到解决的主要原因。

运城市盐湖区赤社村村医闫凯红(图片来源:山西广播电视台)国家政策也需要逐级落实,两会代表委员的建议也只能为政策决策提供建议参考,他们都解决不了乡村医生当前的困局。各级地方政府才是最终的执行者。在此,笔者衷心希望地方主管部门都能多听听发自民间的声音,在国家政策落实上执行力强一点、大一点。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有长远的发展眼光,把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希望村医的问题不再是“老大难”问题,不再年年拿来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