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医务系统一直处于战斗状态,但是有关非公医疗机构抗疫作用的质疑也一直不断,甚至进一步攻击和质疑社会办医。
对此,近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原会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席宋晓梧撰文表示,这样的指责既不符合事实,在理论上也有问题:社会办医在此次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评价医疗服务体系时,不能用公共卫生应急事件时的特殊状态来衡量一切。
社会办医的抗疫付出被忽略
不可否认,在新冠疫情下,公立医院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社会办医的踊跃参与。
3月2日,国家发改委官网上发布了一篇名为《行业协会商会在行动:中国非公医疗机构协会组织全行业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文章,文章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非公医疗机构协会以高度使命感和责任心,全力动员社会办医疗机构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27日,在该协会的组织动员下,全国共有593家社会办医院参与抗疫一线工作,累计收治确诊病例2111人、疑似病例1627人、治愈出院1112人,累计派遣244个医疗队共3860名医务人员,累计捐赠837845只口罩、41500副护目镜、21131件防护服、现金及其他用品若干,共计11688.62万元。
这其中,还产生了武汉亚心医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等一系列抗疫典型:据《看医界》报道,疫情发生后,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派出212名医护组成的救援队包机前往武汉,全面接管武汉市第八医院的医疗救治和技术支持,随后又带领陕西省15家医院的145名医护人员增援武汉。武汉亚心总医院则主动将全部近400张床位拿出,用于接治新冠肺炎患者,此举还获得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的赞赏和感谢。
不能用战时状态评价社会办医
虽然社会办医“自带干粮”上战场,但在社会媒体的报道中,社会办医的力量依然被忽略,对此,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席宋晓梧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民营的医疗机构在疫情中几乎没起什么作用的观点是绝对片面的,由此引申出医疗机构都应由国家统办、统管也不合理——“这样指责社会办医不符合事实,理论上也有问题。”
宋晓梧坦言,在此次疫情中,非公立医疗机构发挥的作用和公立医疗机构相比的确差距很大。造成这种悬殊的原因之一,是目前我国社会办医的服务专科有所局限。
据悉,目前我国大多数社会办医疗机构集中在专科,眼科、牙科、骨科、生殖科等领域,很少有呼吸科,综合医院也很少。宋晓梧表示,现在基本没有民营的传染病医院,因为传染病与公共卫生联系得很密切。所以,在公共卫生的应急事件发生时,民营医院的医护人员素质以及医疗设备条件与公立医疗机构相比,客观上就有很大差距。
尽管社会医疗机构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服务能力还有待提高,但这并不能成为全盘否定社会办医力量的理由。宋晓梧认为,不能用公共卫生应急事件时的特殊措施衡量正常情况下的医疗服务提供方式。
宋晓梧介绍,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与医疗服务体系两者有密切的联系,也有重大区别。公共卫生防疫在世界各国都是政府的责任,因此政府在公共卫生方面有责无旁贷的作用。但是,并不能否定在向居民提供日常医疗服务方面,非公医疗机构发挥的重要作用。
“不能以公共卫生应急状态下的情况否定社会办医,正如我们不能用战争状态下的经济社会特殊运行体制取代正常的社会经济体制”,宋晓梧如是说。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