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基药的问题,似乎是老生常谈了。然而尽管都是一些“老问题”,却一直也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基层医生也因为这些问题长期饱受困扰,甚至已经成为一道“紧箍咒”,严重妨碍基层医生正常的医疗行为。
上战场打仗,枪支弹药被严重限制,这该如何是好?今天我们就再来聊一聊基药的这些问题。
基药的价格问题
据基层医生反映,基药目录存在着价格虚高与虚低两个极端。 价格虚高指的是同样产品甚至同一家公司同一个规格的产品,基药目录里的价格比市场价格高很多,甚至几倍的都有。这让基层医生即使采购来也无法使用,老百姓眼里容不得沙子,即使基层医疗机构零差价卖给患者,但是他们与药房一比较就能看出差别,自然会认为基层医疗机构乱加价。 价格虚低就是一些基药虽然目录里价格明显偏低,但是无论怎么采购就是无货可供,基层医疗机构拿不到货。 以上不管是虚高还是虚低最终结果就是基层医疗机构无药可用,影响基层群众就医,自然也无法留住患者。无药可用这是很多基层医疗机构包括城市基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都普遍面临的问题,也是反映最多的问题。 另外基本药物目录里的药物不齐全,难以与上级医院衔接也是一个重要问题。不少居民在大医院就诊开药回家,后续治疗需要继续用药,尤其是慢性病患者更是需要长期服药,但是基层医疗机构的药物却难以满足他们的需要。即使是最普通的感冒药,与药房里琳琅满目的品种相比,基药根本不受欢迎。 用药机构在制订药品目录中的话语权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药物的品种和生产厂家如何选择,话语权应该是使用者,也就是基层医疗机构,因为他们每天看病,了解患者情况,更懂得用药知识,知道哪些药物是必须的、是患者需要的。 但是遗憾的是,尽管基药目录称是在考虑了各方意见,经过专家审议,对基层进行调查后制定的,但大部分基层医生并不买账,认为很多入选药物并不符合基层临床需求,甚至觉得药物目录的制定与这些使用者毫不相干。 这一方面与基药目录在基层的应用培训及基层常见病药物规范应用培训跟不上有关,或者说与基层医生的用药习惯也有关,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基药目录在实际应用中确实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 另外,基层医生认为药品招标的机构也不是药品的使用者,哪些药物是基层需要,最切合实际他们并不清楚,而且价格是否合理、基层是否能够使用、老百姓是否能够接受,这些他们也不清楚,因此自然容易出现价格虚高与虚低并存的现象。 可以说,使用药品单位与药品招标单位相脱节是基药出现问题的重要因素。另外与市场上琳琅满目的药品相比,基本药物目录限定了生产厂家,没有入选目录的厂家产品不管价格再有优势、质量再好都不能被基层医疗机构使用,这等于为一些高价药穿上了“保护衣”。 基药应该只定品种和价格 在药品生产流通日益发达的今天,当前的基药制度等于在搞保护主义。要想让基药制度真正为市场和居民健康需要服务,应该是只要求药物符合基药目录里的品种即可,而不应该限定厂家,价格也不应该规定,而是应该设置成不超过最高价格即可,那样基层医疗机构就可以自愿采购符合目录里的任何一家质优价廉的品种。 其实城镇职工医保目录就是这样规定的,只要是医保目录的药物,不限厂家、不超过规定的价格都可以报销。比如阿莫西林胶囊,任何一个厂家的产品在城镇职工医保里都可以报销,但是在基本药物目录里却只有指定的极少的厂家可以采购报销。 基药让基层医疗机构步履艰难 基本医疗离不开基本药物,要想保障居民基本健康连药物都没有谈何容易。 据很多乡村医生反映,一些卫生院因为没有药物无法开展业务,一些村卫生室因为基本药物价格偏高经常被不理解的居民骂…… 一些乡村医生坦言,如果全部严格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只等着从采购平台上进药的话,村卫生室只能被迫关门了。为了满足居民需要,很多乡村医生冒险从基药平台外购药,但是按照规定又是不准许的,如果上级检查下来只有扣分受罚的份。这让乡村医生进退两难,陷入困境。 总之,基药问题真的该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了,必须真要从基层医疗机构实际出发,从居民实际需要考虑,不能让基药成为基层医疗机构的“紧箍咒”。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