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没人来,现在不让走。这个村医靠啥“吸粉”?

2019/8/28 17:01:10来源:健康报

代大爷,您这是支气管炎的老毛病,我给您开些药,您下次下山别提鸡蛋来了……

——唐艳波把声音提得很高,连着三遍向代德成嘱咐着。”

代德成今年75岁,属五保户,住在长秋乡山上,每个月两次下山来看病,每次都会给唐艳波提20个土鸡蛋。唐艳波推脱不了,每次都悄悄把钱塞在代德成的竹篾筐里。


7月18日,到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寿安镇长秋新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看病的患者不少。王俊英说:“闺女,上次我来开的高血压药,有两样我记不清吃多少了,你再给我看一下呢。”王婆婆拉着唐艳波的手,把自己的药交到她的手上。“王婆婆,这几包白色的药,一次吃一包,一天吃三次,三天后这盒单独的药就减半吃,不懂的您随时再来找我,打电话也可以。”唐艳波把王俊英送到卫生站的门口,再返回工作台继续接诊。其他等待的村民坐在沙发上,看着卫生站大厅里播放的防治慢性病宣教片。


这是长秋新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平常的一天,也是唐艳波4年多来平凡的一天。


一开始没人来看病

长秋新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离蒲江县城约17公里。为配套长秋新村集中居住区建设,在成都市卫生健康委的支持下,卫生站于2015年2月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也就是在那时,唐艳波来到卫生站。“当时院长来做我工作,说长秋乡是我老家,我经验也丰富,就让我克服困难暂时过去工作。”唐艳波说没想到这一呆就没走脱。


寿安镇中心卫生院根据辖区居民疾病治疗需求,在长秋新村卫生站配置了全科医生、中医师、全科护理、公卫人员,始终保障“一中、一西、一护、一公卫”的服务团队。但几年下来,因为各种原因,人员一直在变动,唯独唐艳波留了下来。


令唐艳波难忘的是,卫生站开业那会儿,门可罗雀,很多村民远远地背着手看着,“就像看热闹一样,没一个人来看病”。不仅如此,村民大多不知道什么是慢性病,不知道慢性病需要坚持服药治疗,卫生习惯也很差。


转机竟然是从唐艳波在新村买菜做饭开始的。


卫生站因为人手少,平时固定的只有唐艳波和一个护士,因此两人只有在卫生站做午饭吃。在新村的菜市场,唐艳波几次遇到卖菜的老人晕倒的状况,结果老人们均属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头痛。在服用了唐艳波从卫生站拿来的药后,老人们称她“神医”。王俊英也从人群中认出了唐艳波,“唐医生是我们一个大队的嘛,她就出生在我们长秋乡,值得信任呀”。


在菜市充当了几次“神医”后,来卫生站看病的人骤然多起来。


拥有大批“铁杆粉丝”


“长秋新村的居民看病就认唐医生,我都遭排挤。”寿安镇中心卫生院公卫科医生王滔笑着说,他也是寿安镇家庭医生团队的队长。


每个月,王滔会去长秋新村坐门诊,但村民一进卫生站,看见唐医生不在,就说“改天来”,然后就走了。起初,弄得王滔很没“面子”。有一次,唐艳波好不容易轮着休公休假带女儿出去玩几天,村民们来到卫生站找唐医生看病。正值当班的王滔开玩笑地对村民说:“唐医生调走了,我给你们看是一样的嘛!”结果,王滔的一句玩笑话却在长秋新村引来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村民们集结在一起,商量着要去卫生院找院长把唐医生“调回来”。


取得村民的绝对信任,拥有一大批“铁杆粉丝”,唐艳波说没啥技巧和诀窍,就靠的是自己的一份真诚和责任感。去年年底,新村好多老年人想打肺炎疫苗,但他们都是七八十岁的老年人,行动非常不便。于是唐艳波开着私家车,将几位老人送到寿安镇卫生院,来回跑了4趟。还有错过了每月来村体检的老年人,唐艳波也不知跑了多少趟,搭了多少油费,把老人们送去卫生院体检,再把他们安全地送回新村。


“我一直记得小时候在长秋乡当村医的曾嬢嬢,她对人十分客气,小孩子去她的卫生室,她还要拿糖给我们吃,她是我印象中最爱干净的人。”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唐艳波提及从医的初心,说当年的村医曾嬢嬢给了她莫大的触动,医生干净、崇高、受人尊敬,学医的梦想在她的心中埋下了种子。


4年来,唐艳波一直信守承诺,踏踏实实地扎根新村。在她的努力下,2018年,卫生站的门诊量达到5475人次;辖区内高血压规范管理率达88.5%,糖尿病规范管理率达82%;家庭医生服务累计签约1452人,居民签约率达50%。


唐艳波说,她在这里出生,在这里萌生了学医的初心,这里就是她的家。她愿做一个新村随叫随到、不见不散的老朋友。


(摘自《健康报》8月27日新闻版,原标题:做村民不见不散的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