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行业本不易,基层行医更甚。在基层诊所、卫生室、卫生站行医的医生,大多是自己当老板,自己又是员工,一人充当医生、护士、药师、财务、宣传员等多种职务,工作很忙,压力也大。基层医生要想在诊所、卫生室附近建立起好的声誉,赢得百姓的信任,非一日之事。有些坏毛病,不仅掏空基层医生自己的身体、精神,也会掏空基层医生的积蓄、声誉和医德。
01
活到老,学到老。俗话虽俗,但是有理。医学本身就具有复杂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医学也在不断进步。医者,更要不断学习才不会停滞不前。不同时期百姓的健康需求不一样,医学技术只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和日益增长的人民健康需求,愈加先进。要掌握新的医疗技术,就只能靠多学习了。不断地去深造,参加各种有益的培训,多交流,多沟通,多实践,开拓视野,大胆尝试和实践,才能走在同行前列。不爱学习吃老本的医生,当一身技术被掏空的时候,也就是被时代抛下的时候了。基层医生日常工作确实很繁忙,在工作之余要抽出时间来学习也不是说说那么简单,但要想有进步,还必须是克服现实困难挤出时间来学习。
总之,从医者,不弃学习。
02
基层医生工作很忙,尤其是病人一多的季节,基层医生可能连一口水都喝不上。现在行医风险又大,医疗环境不如以前和气,一不留心就遇到医闹了。而像要做公卫、建健康档案、填各种表的村医,工作做了一箩筐,工资拿成“小芝麻”,这心里难免有怨气。现在网络平台很广,有关基层医疗的话题留言里,也能看到不少从医者对现在医疗医改的抱怨,看到村医的吐槽诉苦。基层医疗工作多、压力大、待遇少、福利差等这些现状不可否认是存在的,笔者也可以理解基层医生心里的苦和怨。可一味地抱怨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抱怨多了,自己会对工作渐渐散失热情,也会对自己失去信心,整个人都被负面情绪包裹着,曾经积极向上的你,被掏空成了“精神不济”。别人听你抱怨多了,久而久之也会影响他对你的信任。
不要怨天尤人,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有些东西无法改变,那就从自己能做的事上做起,提升自我,增强自己的软实力和硬实力。有抱怨的时间,不如想想怎么解决问题。
03
这一点上,大部分医生还是都抱以细心、认真的态度,谨遵“规范行医”的制度,但也不乏有少部分基层医生马虎大意,忽略小节,比方说,诊所/卫生室卫生不好好打理,脏乱差,不管诊所/卫生室空间大小,诊疗室、药房药柜、候诊区、输液/注射区等这几个基本的地方卫生就要干净。整洁、井井有条看起来才能让人放心。不要总觉得药品归置是小事,一不小心就出事。因为药品拿错、放错出的事还少吗?!“规范行医”的制度更不可逾越,行医证件资质要齐全,挂证行为不可取。治疗方法有不少,请采取正规治疗总是抱着侥幸的心理,一旦出事了,工作多年的积蓄被掏空,好不容易积攒的美评被掏空,最后行医生涯也彻底被掏空了。
04
当患者来看病的时候,医生会告诉患者平时饮食生活该如何如何,哪些该吃哪些不能碰。医生知道的健康生活方式有不少,但你以为基层医生自己都能做得到。两个字:并不。爱抽烟酗酒的基层医生有不少,明知不好又控制不住。这个坏习惯不仅对医生自己的身体不好,实际上对大夫形象也会有所折损。多运动?肯定有医生反驳:平日工作忙,诊室一坐就是一天,别说运动,连吃饭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好吧,你说得也没错,可也不要求你每天运动,好歹每周抽个一两次跑跑步也是可以的。基层医生的时间里,工作和患者占据了2/3的时间,白天看一天,晚上到深夜,确实很辛苦,忙完了赶紧休息,自己的健康守住了,才能有精力去守护患者的健康。工作再忙,也别掏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
05
尊重病人隐私,不散布病人病情,这是起码的医德,绝大多数为医者都是能够做到的。可在基层吧,病人多是诊所/卫生室/卫生所周边的居民,医生和患者间很多是相熟的,这平时偶尔唠个嗑、聊聊天,也不知道聊到了什么,一下没控制住嘴,把其他病人的情况说了出来,可不就是给自己招事了。散布病人病情和嘲笑都是对病人的不尊重行为,病人绝对会避而远之的。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