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我诊室班,进来一位中年男性,带着自己的母亲,要求我量血压,其实测量血压这事真的是举手之劳,而且首诊医生有义务为所有35岁以上患者测量血压。
然而,问题来了。他不是来看病的,这是一位来我们单位接种流感疫苗的居民。接种流感疫苗,本是国家的一项利好政策,然而这个人却和我大吵一架,估计走时心里也不痛快吧。
哎,医患矛盾大概就是这么产生的。关系的紧张大概源于信任的缺失,更源于相互的不了解。
病人的诉求总是无限多,就好比每次排队看病时总是抱怨前边病人的问题太多,大夫看病时的速度太慢等等,可是轮到自己时,又总是嫌弃大夫三言两语就把自己打发了,恨不能和医生聊个地老天荒。
另外,只要自己的要求不能得到满足,就会不满意。又回到刚才测量血压的问题,如果你给痛快测量完了,紧接着又会来一堆问题,比如,“大夫,我这血压高不”、“有事不”、“能喝酒不”、“严重不”、“什么药最好”等等问题,如果有一个问题不满意,心里肯定会嘀咕,这什么大夫啥也不知道。可是您有没有想过,大夫一天会遇到多少个这样的人,三五个兴许还能耐心解答,可是一天8小时的门诊,遇到10个或更多会是怎样?
我让他去挂个号,然后排队等。
真的,这样的情况我碰到了太多太多,而且多数人都觉得就测量个血压也不费事,自然也不会主动挂号什么的,一切都是这么理所应当。那天因为要打流感疫苗,而从另一个科室辗转到我诊室的人,正好就到了我忍无可忍的那个触发点,所以差点因为测量血压这样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引发一场“世界大战”。
殊不知,排队挂号看病,有序就诊,这样才能保证相对公平,这既是维护患者的利益,也体现医生的工作量。尊重知识、尊重医生的劳动成果,这个要求应该不算过分。
事后,有人还劝我“消消气,别放在心上……”
我:“不生气,习惯了”。
的确是这样,面对这样的谩骂,我什么也不想说了,骂去吧,我的解释他不听,赶紧让他骂痛快了我好给别的患者看病。
三甲传真老师曾说过一句话,“在涉医问题的评论中,可以尖锐,但不能对立;可以对话,但不能叫骂”,我至今记忆犹新。所以一直不太敢写关于医患关系的文章,但是,医患关系的裂痕终究还是需要弥补的。我只想对每一位患者及家属说,疾病才是我们共同的敌人,请把医务人员当成你共同的战友。
这几天我一直在反思,当时为什么会出现那样失控的局面:
其一:患者的要求,我没有及时满足。试问如果挂号、测量血压都是收费的,那位叫骂的家属还会如此理直气壮吗?
其二:我们工作流程不合理,不够人性化,明明是在别的科室接种流感疫苗,像测量血压这样的程序,为什么非要跨越多个科室来到我的诊室?我们内部有待改进。但是即使是流程有不足,也不是一顿辱骂就能解决的,不应该把气撒在你能接触到的医务人员身上。往往他们也只是听命行事的人,而不是参与决策的人。
我在诊室的时候,每天听到的最多问题就是:大夫,您看看我这个病应该看哪个科?大夫,化验室,B超室,放射科怎么走?等等等。
有的时候诊室没有别的患者,我都会尽力地去告诉他们,但是有时候诊室的患者人很多,这些问题经常打断看病的思路。不回答这些问题患者会很不开心,“就问个路,理都不理我,这医生的态度真不好。“
前几天有一个患者和我发脾气了,我不怪他,真的。事情是这样的,我是急诊外科,我诊室里也堆满了人,等到一个小伙子看病的时候,我问:"怎么了?”
“手砸到了。”他回答着我。
“手啊,手是在隔壁骨科看的,不是在外科。"
他很生气,因为他在我门口痛苦的等了快20分钟,他骂我,真的我一点也不怪他。
患者不知道去哪个科室就诊很正常,谁没事总往医院跑?
其实患者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岗位——分诊台。
许多患者问我路,我也都尽量的去回答,因为迷宫一样的医院,指示牌少的可怜。
怪患者吗?
当然不能怪,就连医院的医生其实许多地方都不知道在哪里,何况是病人,更何况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们。
怪医生吗?
也不能怪吧,医生在为这些不完善的制度默默地背着一个大黑锅!
请不要把和谐医患变成空口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点滴小事做起,不要把矛盾全部都指向医生。让医生专注看病,而不是“身兼多职”!
相信只要医患双方能够包容互信、良性互动,就一定能够塑造良好的医患关系。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