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公卫考核,某地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员对该辖区的一名乡村医生说,“你管理的高血糖、高血压患者中,多数患者只承认你2018年随访过一次。”随即,该乡村医生振振有词地说,“我没吹牛,每个(患者)我都去了的,绝对不止一次,他们硬要这样说,我真的没办法。”
像这种在慢性病管理随访抽查考核时,村民不承认乡村医生随访次数,而乡村医生又信誓坦坦地说,我真的随访了的,绝对不是一次两次,这样的现象,相信在农村公卫考核时,经常见到。
患者不承认随访怎么办?乡村医生的工作哪里出现了问题?随访记录和患者签字算不算?
按照目前的随访要求,应该每次都有相应的随访记录,至少包括随访时间、随访情况、患者病情控制情况等。
但是,患者接受了乡村医生的随访,该不该签字确认这个话题,似乎各地不一。有的地方要求患者签字,有的地方没要求。
而且即使有随访记录,患者也签了字,等到实际电话考核时,村民有的早已忘记,也会矢口否认,考核也会出现患者对随访不满意的情况。
所以,有的地方就要求要拍照,甚至录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有痕迹,但是这样不但让村民反感,也让着实加大了乡村医生的工作量,甚至变成了一项表演,只重形式,不重内容。
最终,忽略了随访本身的意义。
患者为何不承认随访
乡村医生随访工作,在有的村民看来,是一项“免费服务”,甚至有村民认为乡村医生随访是“走过场,完成任务。”
既然如此,他们对随访本身不抱有任何希冀,更不认可其过程,认为只是帮助乡村医生完成任务,所以也不会放在心上。
而面对繁多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任务,乡村医生确实不可能做到“教科书式的随访”,更不可能让所有接受随访的患者(村民)满意,毕竟“人无完人”。
从某种角度来说,对于乡村医生的随访工作,即使让被随访者签字确认了,同样难摆脱双方共同撒谎的可能。
对于有的患者来说,他们本身不信任本村乡村医生的诊疗水平,自然对乡村医生的随访不感兴趣,甚至希望乡村医生不去随访。
“检查又没查到个所以然,还耽搁了时间。”对于乡村医生来说,多数把随访当作是“完成上面下达的任务”,真心实意走入随访工作中去的不多。
这种情况下
难免会出现乡村医生和被随访的患者共同默契撒谎。一旦出现这种医患双方撒谎的现象,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员调查时,必然会听到不同的随访版本,甚至分不清到底谁在说真话,谁在说假话。
随访工作如何干才有实效?
首先要让患者切实感受到随访的价值,乡村医生必须拿出真正的诚意去和居民沟通。实际上,干好随访工作,对于乡村医生和患者来说,都是有益的。
慢性病患者真心实意接受乡村医生随访,规范接受检查和治疗,会减少很多并发症,至少可以推迟发生。
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患者在定期或不定期接受乡村医生随访过程中,乡村医生可以第一时间从专业角度识辨患者的病情情况、药物依赖情况等,从而及时给予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最终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和生存质量,延长寿命。
乡村医生认真干好随访工作,好处也是多多。拉近与患者之间的感情,从而获得更多村民的信任;保质保量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获得管理者肯定,自然利大于弊;在随访中探索更多诊疗方法,利于自己诊疗水平和职业素养的提高;随访还可放松乡村医生的工作紧张情绪等。
医学具有未知性和局限性的特点,包括医学随访、公共卫生随访、慢性病随访等,同样存在未知性和局限性,既然没有固定答案,就需要医患双方积极面对。
当然,医者作为主动者,更应该积极面对。对于乡村医生来说,不仅需要村民的认可和理解,更需要乡镇卫生院相关人员的认可和理解。尤其是面对自己干了,患者却不承认时,乡镇卫生院更应给予乡村医生更多理解和鼓励。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