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对话。
中国人说:“你们外国人太不谨慎了,还没结婚就上床。”
外国人说:“你们中国人才不谨慎,没上床就结婚!”
是不是哭笑不得?可中医和西医就是这样,在不同文化的土壤中成长,有各自的理论根基。他们本该是平等的,但他们在中国,不平衡现状令人瞠目结舌,也许我们自己都能感受得到。
医院里西医科多,还是中医科多?身边的人,生病了首先想到的是中医还是西医;家里常备药,西药多,还是中成药多?……
当今许多人都对中医有着以下误解:
西医的诊断检查的确很细致,结果一目了然,小学生都能看出来是不是不正常。相比之下,中医的风寒风热,气虚血虚像听天书一样。
但人是动态变化的,是极其复杂的整体。数据会因为各种不同的因素有所偏差,是只能反映短时间的状态,化验单上也都提示“仅供参考”。
中医的“寒热虚实”并不是没有标准,而是掌握判别“寒热虚实”的技能有一定难度,需要整体辨证。这正是对复杂性人体的正确认识,对客观事实的基本尊重。比如说,你可能是寒性体质,但寒极生火,也会有热性的表现,也就是虚火。
有的人是上热下寒,有的人又是“寒包火”。
中医的主流体质分类法,将人体分为9种基本体质,但也提出,一个人身上是几种不同体质的综合。
这些需要悉心的观察与医学技能的积累,还需要灵活地运用,时间的沉淀。也就是为什么说“中医越老越吃香”的原因所在。
中医是有标准的,简单的标准容易掌握。但当每一个局部标准又融入整体当中,相应地变化,掌握这个变化却又有难度,不懂或没能掌握这些变化的人就会误解为中医没有标准。
一位老中医说:“没有好的师傅带,一个人要学好中医,需要的不只是20-30年。”
中医的标准在于辨证,在于整体观,但并不是这么好掌握。不要因为你不懂辨证,就说中医没有标准。
西医的理论指导是逻辑思维,具体表现的方式是“做实验”,通过小白鼠或者其他动物实验得到很多很多的数据。
但,难道只有实验才是科学吗?好,就算只有实验才是科学,中医是怎么做的呢?神农尝百草,是最原始的中医医生画像。人亲自去尝试药材,这算不算是实验呢?这不比小白鼠更加真实、正确吗?实验再怎么模仿真实环境,也不能完全一样。从古至今,每一位真正研究中医的人都会亲自尝试各种食材、药材,甚至口服地上的土,砖上的灰,动物的粪便。
比如锅底灰,中药学名叫百草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流鼻血,用百草霜可止血。
其实,中医的思维方式在于形象思维,从自然界的万物取类比象,推导演绎,映射到万物之一的人体之中。这也就是阴阳五行的由来。
中医不是科学,是非科学,但它是“科学的”。为什么呢?“科学主义”错误地认为,万事万物都可以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世界。但科学也有不能解释的领域,也在发展。认清中医是独立于现代西方科学体系之外的认知体系,再去研究中医,发展中医,才是正确的道理。西医展现的是逻辑思维,中医展现的是一种形象思维。
认为中医不科学的人,因为他们在中医中找不到西医的思维方式,是以西医的思维方式来评价中医,就说中医不科学。
用西医的思维看中医,就像以狗的习惯来看猫,产生的误解。猫竖起尾巴时,表示向你示好,如果狗对你竖起尾巴,则表明它正对你充满敌意。当猫与狗相遇,猫竖起了尾巴表示友好,误解就这样产生了。
西医效果快,是一个广泛的说法,听着听着,我们就真信了。
西医治疗到底有多快呢?正常感冒病程是3 - 10天。家长带感冒的孩子去输液,觉得只是感冒,就输个一天液就好了,没想到医生说至少要输3天才行。
为什么?
因为要走完必须的病程啊!医院里常见的情况是,孩子支气管炎,输液要输1个星期,然后回家调理一个星期,或者直接拿药回家吃半个月的药。
常见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或者是精神方面的抑郁症、精神分裂症,都是需要终身吃药的。西医治疗多少疾病需要终身服药?吃一辈子的药也叫快?
不是要否定西医,只是我们需要有个真实客观的认知。
说西医快的观点认为,中医对急危重症并不擅长,这也是因为对中医的不了解,不理解。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就总结了秦汉以前急症的理论和治疗的经验,奠定了中医急诊诊治的理论基础。《急救千金方》、《肘后备急方》也是急救典籍。孙思邈是世界上应用导尿术第一人,他讲小葱管插入病人尿道,吹起导尿,治愈了急性尿潴留患者,比法国医生在1860年发明橡皮管导尿早了1200多年。
除了急症,中医更讲究的是安全、健康,对人伤害小的调理。
“三素一汤”(抗生素、激素、维生素联合、葡萄糖注射液)已经是各大医院的常用治疗,孩子的体质越来越差!疾病之后的调理恢复更是西医缺乏的。
网友“时光景迁”介绍:我7岁时摔坏了腿,母亲背着我走遍各医院没有办法(其中一家医院给我每天打2只安痛定)。后来遇到一民间中医,他在一个月内用针灸,推拿治疗我,我的腿不瘸了。
还有网友表示,中医治病的确并不差,但真正学好的人不多,况且中医也没有西医那么挣钱,多重因素综合下,可以说,现在中医处于一种被浪费的状态。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