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全科医生如何开展科学研究?

2018/11/14 13:11:29来源:中国社区医师杂志作者:浙江大学医学院 徐志杰

大力推动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制度是“十三五”医改的重头戏,目的是为了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基本医疗制度改革的核心在于促进分级诊疗秩序的形成,而政府强行管制下的分级诊疗至今没有取得十分乐观的结果,高等级综合医院诊疗量的增长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差距越拉越大。

 

因此,增强基层的医疗服务能力,发展多元化的健康促进服务以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是推动分级诊疗的关键。

 

然而,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不是凭空出现的。

 

相比于综合医院的专科医生,基层全科医生由于基本临床和科研素质偏弱、单位学习氛围不够浓厚、接触到的学术圈人脉和资源不足以及薪酬待遇水平较低等原因,很难有足够的资源、机会和动力去提升自身的医疗服务水平,更难从科室或医院的层面去发展某些具有全科医学特色的适宜技术。

 

过去基层医生哪怕临床工作做得再好,也常因拿不出满足要求的论文而无缘晋升,这是职称评价体系中饱受诟病的。

 

为减轻基层医生的压力,2年前人社部已发文取消了对基层医生晋升时论文和课题的硬性要求。


今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也明确了“基层全科医生参加中级职称考试或申报高级职称时,外语成绩可不作为申报条件,对论文、科研不作硬性规定”。

 

但质疑也随之而来:不鼓励全科医生做科研,基层医疗机构如何能发展出能满足社区健康需求的服务?全科医疗相较于专科医疗的竞争优势从何而来?

 

明确真正的科研目的

 

从目前了解到的舆论上看,多数临床医生并不热衷于科学研究,也反感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发表论文和课题申请的种种规定。

 

医学科学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基础性研究和临床性研究,对于普通医生而言,泡在实验室里从事几乎是专业领域以外的基础科学研究难度较高,而临床试验方面的研究又涉及到长期随访或大样本量。

 

许多临床医生认为,科研任务不仅占用了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对自己业务的帮助甚微。这也是基层全科医生面临的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科研是推动临床实践创新的根本,但论文和课题的科研形式却未必带来医疗服务的进步。

 

在我国尚不完善的科研大环境下,以一些形式化的科研成果来评定基层医生的能力并与专科医生等同比较是极不妥当的。

 

科学研究与论文或课题之间不能划等号。

 

科学研究初衷本应是为了解决某个领域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而展开的探索,单纯以发论文、拿项目而进行的科研不仅无法指导实践,更会误导他人的科研工作方向,污染整个学术氛围。


提问



那么,为什么仍然有必要提倡临床医生,特别是基层全科医生开展科学研究呢?


这是因为,科研与临床本身具有相当密切的联系。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的学科,为了探索人体健康与疾病中的神奇奥秘,就需要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来进行研究。

 

现代医学为了诊治疾病所使用的仪器和药物,无不是经过大量的科学研究证实所得,并不断更新发展。

 

这其中的科学研究就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世界各地的临床医生为满足其工作需要而完成的。

 

临床医生明确自己真正的科研目的是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前提。

 

一方面,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晋升而制造所谓的学术成果。

 

急功近利出不了具有指导实践价值的创新成果,低质量成果的堆积即使带来一时的荣誉,其学术水平也难以获得同行的认同。

 

更有甚者的一些学术不端行为,会长期烙印在其学术成果上,一旦东窗事发即会遭到学界的全盘否定。


在国家取消对基层医生科研任务的硬性规定后,出于功利目的而做科研的问题有所缓解。

 

另一方面,科学研究是基层全科医生提升医疗健康服务能力的有力抓手。

 

与社区居民签约成为家庭医生后,基层全科医生的职能从临床诊疗扩大到了人群的健康管理与促进,教科书与临床实践指南上的内容已无法满足其工作需求。

 

通过科学调查,基层全科医生可以掌握签约人群的整体基本健康情况;基于社区的临床试验,可以帮助基层全科医生探索高质量医疗健康服务的有效路径,有助于干预方法的推广和实现基层医疗健康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


选择合适的研究方向

 

毫无疑问,开展科学研究是有志于为基层全科医学事业做出先导性贡献者的必然选择。

 

如前所述,基层医生的科研既要利用相对有限的时间和资源来进行,又不能为发论文而“灌水”,所以在开展科研伊始就应形成一个较为清晰的整体规划,预期用未来半年、一年或至多三年的时间完成某些内容的研究。


提问

而基层全科医生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我应该对什么样的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亦或是,什么样的问题值得我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弄清楚的?


选择合适的研究方向是制定整体科研规划的首要问题。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基层医院找到一个适合全科医生研究的方向的确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其难度体现在两个方面。

 

  • 其一,多数全科医生尽管在基层行医多年,但仍然不了解全科医学这门学科的特质,无法理性地察觉服务现状与学科理想之间的差距;

 

  • 其二,由于基层医生的基本科研素养偏弱和单位科研氛围不足,文献获取能力较低,无法紧跟国内外研究热点,导致缺乏对课题方向的认识。


要解决第一个难题,其实并不需要记住世界家庭医生协会等权威组织对全科医学是如何定义的。


简单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有哪些疾病或症状是患者在综合医院专科医生哪里无法完全解决的?


答案非常广泛,普遍认可的包括慢性病稳定期的管理、生活方式干预等非药物治疗、共存疾病的健康照料等。


从这些内容中不难归纳出全科医疗服务的优势,即整体性、持续性、个体化以及更加重视社会与心理因素。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些优势,就是科研灵感的来源。


例如,许多老年人因为多病共存,定期会来基层医院找全科医生开种类繁多的药物,有的全科医生可能产生这样的担忧:每日服用这么多的药物,药物不良反应风险升高了怎么办?


有了想解决的问题,接下来就是寻找解决该问题的可行策略:能不能联合医院里的药师共同把关?


这一思路很可能会遇到阻碍,因为我国在医疗机构注册的执业药师实在太过稀少。那么,全科医生能否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药学知识,亲自为多重用药的患者把好合理用药关呢?


这一想法听上去是具有可行性的。


众所周知,全科医生不仅是会解决人体各个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的通科医生,掌握个别亚专长也是近年来全科医学界主张提倡的培养方向。


于是,从为了解决共病患者多重用药问题经过思考引申出的研究方向就很明了了:基层全科医生通过怎样的学习才能掌握药学亚专长?而拥有全科医生对多重用药患者进行干预能观察到怎样的影响?患者对全科医生药物管理又有什么看法?这些都是值得做且可以做的研究方向。

 

第二个问题本身很容易解决,但往往是类似的问题让许多零基础的基层全科医生止步科学研究。

 

对于普通基层全科医生而言,掌握中文文献数据库的使用是十分有必要的,事实上如果不是为了做系统综述,文献的检索策略还是相当容易摸索的。

 

免费获取文献的渠道可以通过本单位、地方或国家图书馆、高等学校等处获得,也可以在网上商城购买某些集成数据库的使用账号,甚至通过智能手机上的app或微信公众号还能以文献传递的形式获得目标文献。

 

对于部分拥有较高学历的在基层医院工作的全科医生而言,掌握全科医学研究的要求还可以更高一些。

 

  • 一是通过参加全国和各地区的全科医学会议,聆听学术大咖们的科研经验心得,会后的现场交流也有助于进一步挖掘科研方向的潜力;

 

  • 二是通过定期浏览国际学术期刊的原创性调查研究和其他述评类文章,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怎样思考和应对自身医疗体制内的种种问题,并通过观察高质量文献中的闪光点学习严谨规范的基层全科医疗科研技术。


寻找潜在的合作机会

 

与在实验室里面对细胞和动物的基础性科研不同,基层全科医生开展的基于社区的临床问题研究往往要与很多人打交道,常见的如招募研究对象时履行知情同意、问卷或访谈调查时的沟通,或是生活方式干预过程中的健康教育等。

 

为了让研究尽可能容纳更大数量的研究对象,随访观察的时间尽可能持久,观察指标尽可能丰富全面,基层全科医生十分有必要寻找和抓住潜在的机会与他人展开合作,借助外部的力量完成自己的科学研究计划。

 

基层全科医生可以从三个方面寻找科研合作机会。

 

  • 其一是从本单位内部或其他基层医疗机构中寻找。基层医疗机构诊治的患者在地域分布上相对比较固定,且与慢病患者联系紧密,通过社区电子病历系统可以掌握患者长期的健康状况,故其长处在于便于随访。基层全科医生与本单位医疗人员可以进行职能互补,探索如何更好地发挥家庭医生团队的作用;与他基层医疗机构合作的主要目的在于扩大研究对象的数量,便于开展更大规模的观察性研究。

 

  • 其二是与医学院校或高等级综合医院开展合作。医学院校或综合医院内的专科拥有先进的技术,科研经费较为充足,影响力和号召力强。基层全科医生与之合作,可以通过筛选和提供符合研究标准的社区人群,在研究对象接受某些干预措施(如手术等)后对其进行一定时间的跟踪随访,观察长期结局,达到节省科研经费、降低研究对象的失访率、提高研究的真实性的效果。同时,参与医学院校或医院专科的临床研究也有利于研究设计和方法的学习。

 

  • 其三是与健康产业内的相关企业开展合作。健康产业内的企业经费更为充足,研发目的明确,更加看重技术和服务的应用和推广效果,由于自身缺乏患者和诊疗资质,其与医疗机构的合作意愿最强,但其对科学研究规范或伦理的考虑可能存在不足。

 

因此,基层全科医生在与企业合作时应本着严谨的科学精神,公正客观地在产品的试用观察期内考察应用效果,避免利益相关方的干扰,并将遇到的问题反馈给企业要求改进,在这一过程中锻炼自己的科研能力。

 

寻求与不同的机构或个人进行合作对领导力和组织力有一定的要求,尽管这是目前医学教育体系中非常缺乏的一个部分,但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科研合作既不是出于一时的突发奇想,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地形成,它需要基层全科医生结合自己的科研意向和整体规划,在不断的尝试和摸索中逐步找到适合的合作对象,建立稳定持久的合作关系。

 

总之,基层全科医生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和医改政策的需要,潜在的科研合作机会其实并不少见。

 

值此医疗卫生事业深化改革的历史时期,基层全科医生作为社区医疗的核心骨干,是有必要主动应对社区居民多元化健康需求客观形势的。

 

只有在日常工作中留意科研问题,平衡与协调工作和科研的进度,抓住机会积极提升自身的科研素养,才能为更好地适应基层医疗的工作角色、更快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全科医生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