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医签约造假背后......

2018/11/3 19:49:16来源:村医之家作者:晴天

曾几何时,健康档案造假盛行、备受诟病,即使屡屡被曝光仍然无法杜绝。

 

而在今年发布的《关于做好2018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推动电子健康档案向个人开放,这或许能够逐渐杜绝健康档案造假的弊病。

 

实际上,只有让居民觉得健康档案真正对自己有用,他们才会重视,才会主动关注。

 

而在近年推行的家医签约服务目前也屡屡被爆数据造假:假签约、被签约、假履约等现象时有发生。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为何家医签约会出现这些现象呢?或许找出其中的原因更有利于签约工作的进行。

签约任务量太大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在我国正式推行已经两年多了。

 

签约率的要求从一开始就备受诟病,而且年年加码、层层加码让基层医生不堪重负。

 

虽然今年政策规定不再片面追求签约率提升,而是保持签约率的稳定,但是鉴于前期签约量已经超出范围,实际上基层医生还是感觉任务量太大,难以完成。

 

尤其是近年来对贫困户等重点居民要求签约率和履约率是百分之百,无形中也加大了任务量。



全科医生数量严重缺乏


在国际上,全科医生也叫家庭医生,也就是说只有全科医生才有资格担任家庭医生。

 

但是在我国,从城市到乡村普遍要求签约,由于全科医生数量严重缺乏,导致家庭医生层差不齐,很难达到严格意义上的家庭医生要求。

 

所以,我们国家提倡家庭医生团队,组成人员各地也不一样,花样百出。


城市主要由家庭医生、社区护士、公卫医师(含助理公卫医师)等组成,甚至提出还可以吸收药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社(义)工等加入团队。

 

在乡村毫无疑问只有乡村医生来承担签约任务,虽然美名其曰有当地卫生院医生、护士+县医院医生、护士,甚至还加上村干部等一些社会人员,但是这种所谓团队能否团结协作是最根本问题。

 

理论上这种利益和风险不能共享的团队是无法合作的,最终干活的只剩乡村医生,所以严重缺乏全科医生、签约医生,让签约任务很难完成。



老百姓需要这种签约服务吗?


从已经开展的签约内容来看,老百姓对签约服务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也就是说老百姓需要我们开展签约服务吗?这才应该是家医签约服务的核心问题。



我们总是说“以需求为导向”,家医签约也不例外,在当前条件下,居民是否需要签约服务,需要什么样的签约服务都是我们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如果我们只是一厢情愿地推出签约服务包,居民觉得不实惠或者根本不需要,那么就是失败的。

 

家医签约要求是居民自己主动来签约,如果居民觉得不需要自然不会来签约。


在当前居民最需要基本医疗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应该考虑医生的诊疗能力。否则基层医疗机构如果连基本医疗能力都不够,谁还放心的来签约?

 

尴尬的家庭医生


当前我国家庭医生在签约服务工作中所处的地位,无疑是很重要的。

 

对下要做好签约居民的工作,对上要完成居民到上级医院的转诊工作。可以说,家庭医生是桥梁、是纽带。

 

但是现实中,上级医院对家医签约服务工作重视不足,尤其是本地县级医院是当地医疗的顶尖者,每天看病都无暇顾及,哪有时间去管签约服务的事。

 

而面对居民,家庭医生能力有限,无法满足居民最需要的医疗条件时,居民也就不愿签约,而通过家庭医生转诊看不出实惠,自然也会排斥没有实际意义的家医签约服务。

所以,从目前条件来看,家医签约服务如果要完成任务难度较大。广大基层医生虽然很有热情,也很努力地去开展签约工作,但是鉴于种种因素,要提高签约率确实与实际工作相矛盾。

 

如果我们不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话,那么假签约、被签约、假履约的产生就是必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