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卫三大问题,谁来解答?

2018/10/6 19:54:33来源:乡村白大褂

关于公卫,我们有几个问题:


◆ 公卫是否具有意义?

◆ 公卫经费涨了吗?为什么收入还降低了?

◆ 公卫的任务量是否过重?


这些疑问真实存在,还不容置疑,答案都是 “√” 。


1、公卫“进退两难”


公卫本是好意,健康档案是村民的健康保障,是乡村医生对居民健康负责的一种体现,但落实到地方的时候,做公卫的医生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


比如说,经常待在家里的居民,村医会尽力认真填写健康档案,以确保健康档案的真实性。但有的时候,面对一些数据根本就无法采集和获取,为了应付考核,村医只能填假数据;很多时候还因为没时间完成,没时间随访……


脱离实际情况的工作,却有着硬性的考核标准,对公卫人员来说注定是一场“劫难”。


不可否认,公卫是顶层为基层百姓设计的健康管理,是一件大好事儿,是有意义的,但是到具体实行,却不成了,其中的细枝末节值得深思!


2、公卫经费发放不到位


此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18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规定2018年,人均公卫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从50元提高至55元。


我们知道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是基层医生的主要收入来源。公卫经费年年在涨,为什么村医却抱怨收入在降低?


问题出在公卫经费真正到村医手里到底有多少?


按照国家规定,村卫生室承担40%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领取40%项目补助经费。但这40%能完整到达村医手里吗?”


先预拨、再考核、后结算“是全国公卫经费的发放模式,即使国家拨了钱,但是由于各地财政状况不均衡,所以不排除县级配套资金拖欠或不到位现象,有些地方的村医们干了公卫活,可又领不齐公卫补助!


加上克扣、截留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补助资金也经常是一笔“糊涂账”,发放时间没保障。


因公卫经费发放不到位,所以大家只觉做的活儿多,但是收入却降低了,心理的不平衡更增加了公卫工作的推动难度。


在村医看来,发不到手,空有纸上字,都是空话!


3、公卫过重


2018年又新增2项公卫服务项目,现在共14项公共卫生服务。如今,公卫工作在基层医疗机构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内容也越来越繁琐,所做的工作还在不断的细化、增加,就如上文所诉一般。


公卫服务项目逐年在增加,工作量也一直在逐年递增,而基层卫生机构从事公卫服务的人员数量和质量基本没有变化,在编的正式员工搞公卫服务的比例不高,人员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服务质量不高。


所以,如今的公卫工作量的确让不少人吃不消,频频爆出的“村医猝然倒在工作位上”的新闻越来越多。


医疗改革,总体来说是改善医患关系,改善人民的就医环境,让更多的病患不出家门就能够得到有效救治,其重点仍以患者为中心,况且活虽然多了,但大多数公共卫生人员的收入并没有相应增加,也没有建立相对应的奖励机制,自然让公卫人员积极性大打折扣。


让所有村医全心全意搞公卫,谁来为村民的常见病,多发病把关摸脉,既要全面抓好公卫又要认真诊疗,这不是一个普通村医无法承受的艰巨任务,是医疗改革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既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的不合理现象何时能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