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在基层转诊后……

2018/9/7 15:46:03来源:村医之家作者:晴天

李医生作为一名小有名气的基层医生,拥有不少患者粉丝,很多患者生病了第一时间会来找他,李医生如果处理不了的会让患者去上级医院治疗。

患者在基层被转诊


一天早晨,患者吴阿姨因为胸闷痛一天来找李医生,李医生经过仔细查体后,因为知道吴阿姨有冠心病病史,建议吴阿姨去上级医院做个心电图,并化验一下心肌损伤的指标肌钙蛋白。

 

吴阿姨去县级医院医院排了半天队挂了个内科号,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了医生,在检查完心电图没有问题后,医生又叫她去做了一个胸部CT。


吴阿姨等了两个小时后CT做好没有问题,该医生又叫吴阿姨去查一下血生化,其实吴阿姨十天前单位刚组织体检检查了生化,而且早晨也吃了早饭了,查生化没有什么价值,吴阿姨就想按照李医生说的查一下肌钙蛋白,但是该医生还是执意要查生化,还和吴阿姨说肌钙蛋白要办理住院才可以查。

 

最后,折腾了一上午,吴阿姨检查了一圈,也没做上想做的检查。


医改多年,看病还是难


按照转诊的要求,李医生已经对吴阿姨做了初步诊断,现在需要在上级医院的检查下进行确诊。


本希望吴阿姨能通过基层转诊获得便利,更加方便快捷地得到相应的检查,节省时间和费用,但是事情结果并非预料的那样,反而又像初次就诊一样,各项检查重新来一遍。

 

这样既浪费了患者的时间和金钱,更让患者费解和埋怨:


之前宣传的在基层就诊后转诊的便利性在哪里?不但没有绿色通道,还多出一遍检查,下一次谁还去基层就诊?



说好的转诊利好呢?


这件事也让李医生委屈,为什么自己作为一名居民信赖的基层医生,能够完成基层首诊,该转诊的也转诊了,做的比较合格了。


但是却因为上级医院的原因导致患者在转诊中感受不到方便、快捷,而不信任基层。

 

说好的分级诊疗和家医签约的便利性呢?

 

其实李医生所在的县城早已开展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也组建了医共体。


县级医院和卫生院以及李医生所在的卫生室是医共体,而且在文件上也形成了“1+1+1”的师徒关系,也就是按文件显示李医生上面有一个卫生院师父和一个县级医院师父。

 

遗憾的是,医共体几年过去了,李医生连这些师父的面都不曾见过,而自己不能处理的患者需要上转的时候,李医生也不知道该联系哪一个人?


患者虽然转往上级医院,但是没有体验到转诊的优势,还是和自己到医院就诊一样毫无头绪。

 

其实医改这么多年,最有感触的是基层医生。


对于上面下来的一个个政策文件,他们是最容易按照要求执行的群体,可以说只要政策一下来,他们是最先要求被执行的。

 

但是同样的政策要求在县级医院执行时往往失灵,因为县级医院在本地是具有绝对优势地位的老大,不愁没有患者。


所以搞不搞医共体、搞不搞分级诊疗和家医签约他们几乎没什么影响,单靠行政命令难以让他们听从。


所以说,推进分级诊疗县级医院才是最难啃的骨头,不让他们改变观念很难让患者体会到医改的变化。

总之,医改要想成功,达到分级诊疗的目的,老百姓看病不再难,强基层固然重要,转诊通道畅通也必不可少。


如何真正打通上下医疗机构连接,让医联体真正“连”在一起,让医共体真正共承担才是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