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这已经不是一个单纯概念的东西了,这些年来已经让不少行业受益、尝到了甜头。而在医疗健康行业,国家的政策方向也已经出台了。今年4月12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措施;4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
有了国家的政策指引,医疗健康行业也可算是搭上了“互联网+”的高速列车。但在技术力量薄弱的基层,基层医生如何才能享受到政策带来的红利,如何搭上“互联网+医疗健康”快车?
一、远程诊断,提升基层诊疗水平
基层医疗最受人诟病的是什么?除了硬件设施,基层医生的能力一直也是一个薄弱环节。患者找人看病,为什么大医院、专家号那么抢手,无非就是看中医生的个人能力。
而互联网+,可以快速的弥补基层医生能力的不足。借助“互联网”,通过视频直播等方式,基层医生能与专家远程会诊和交流,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将优质资源广泛贯通至患者末端,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患者不出远门,在基层医疗机构甚至村卫生室就能看上专家号。
二、网上课堂,让基层医生学习不再难
基层医生能力弱,是自己不愿提高,不愿学习?显然不是,这是受到了诸多条件的限制。
一是适合基层医生学习的机会不多。受制于集中授课方式,官方无法组织大批量的培训课程,外部能提供给基层医生的学习机会少之又少。
二是时间受限。基层医生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无法保证完整而又连续周期较长的学习时间。
三是财力有限。现在的培训,学费对于基层医生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支,一个一星期左右的课程就是好几千块,更别说时间周期更长的更系统的培训课。
通过“互联网”的传播优势,政府或机构主导建立学习的资源库,组织适合基层医生实用的课件,基层医生在业余时间通过电脑、手机等方式在线或下载后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制约,学习成本也大大降低。网上课堂,让基层医生学习不再难。
三、提升公共卫生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实现健康档案资源共享
公共卫生和诊疗是基层医生工作的两大块。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到互联网+对诊疗工作的帮助,其实在公共卫生这一块,互联网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公共卫生中,为居民进行健康体检和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而且工作量巨大。把居民的健康体检内容信息化,建成电子档案,不但使内容更加的规范和标准化,而且方便查询利用。
健康档案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利用,为诊疗工作服务。在基层医生日常的工作中,健康档案的建立完善是一项繁重的工作,辛辛苦苦完成的工作成果如果得不到很好利用,这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情。而“互联网+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