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机构别成大医院“缩小版”

2018/4/12 10:44:57来源:健康报

近期,笔者在河南省郑州市、开封市走访调研了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与管理者进行交流,他们有不少共同的感受。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对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越来越重视,各级政府投入明显增加,体现在房屋建筑的改扩建、常规体检及检验设备较为齐全;不仅有中医、妇科、康复、内科、外科等门诊,而且普遍设有床位50~80张;办公室、会议室、宣教室、图书室等,也大都装修得有模有样。


笔者同时发现,多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人谈及未来发展时可谓雄心勃勃,比如我们还要再购置一批高大上的检验设备”“再投入100万元,扩大妇科建设等。每当这个时候,我感到的不是欣喜,而是忧虑。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改善,发展加快,条件优良,医疗技术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当然是好事,但基层管理者们的雄心和城市大医院发展普遍相似,仅仅围绕医疗打转,仍然是救火式的思路和模式,仍然是以治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科理念和思维、健康管理和持续性健康照护的意识还很淡薄。


对此,笔者建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者应改变思维,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来一次瘦身健体


在瘦身方面,千万不可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位为城市大医院的缩小版——小而全,而是应在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同时,将更多的专业门诊和病房,简化为综合性较强的全科诊室。通过区域性体检中心、检验中心、平价药房的设置,统一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第三方专门化高标准临床辅助决策服务。


在健体方面,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者全科理念和政策的培训,加快推进全科医生服务,重点提升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以健康生活方式引导为主线的健康管理服务能力,全力做好健康宣传,提升群众健康素养,让服务对象始终处于家庭医生及其团队的健康照护之中,真正实现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在卫生与健康服务定位上,与城市大医院专科医疗形成优势互补,扬长避短,相互配合,无缝对接,最终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健康照护和基本医疗、城市大医院重治疗的差异化发展格局。


如此,才能真正为分级诊疗制度打下坚实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