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将发布 八大亮点抢先看

2017/11/28 9:58:43来源:健康时报网

    2017年11月25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贾伟平教授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上公布了2017年新修订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八大亮点,并将新版指南的五大重要修改要点进行了详细解说。

(健康时报记者毛圆圆)2017年11月25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贾伟平教授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上公布了2017年新修订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八大亮点,并将新版指南的五大重要修改要点进行了详细解说。

八大亮点,体现新版指南的“中国化”

新修订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纳入了最新的中国人群研究证据。按照中华医学会指南制定规则,在每章节前增加了要点提示和证据级别。指南中的糖尿病综合控制标准与国内相关学术机构保持一致,并由心血管专科医师撰写相应章节。指南更新了高血糖治疗流程图,治疗方式改为了单药、二联、三联、胰岛素治疗;指南突出了二甲双胍的地位;二联治疗区分口服药和注射类药物,方便基层医生。在指南中,妊娠糖尿病合并高血糖状态的表述更准确了。指南明确了,糖尿病流行病学继续用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暂未使用HbA1c诊断标准。

另外,国内新上市的降糖药治疗证据也写入指南;指南重视传统医学的价值,增加了《糖尿病与中医药》一章。

五大修改要点,更贴近中国糖友的病情

1、糖尿病流行病学的修改要点

新版指南采用了最新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流行病学研究的数据,指出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0.9%,其中男性为11.7%,女性为10.2%;中国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40岁以下的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高达5.9%。

2、糖尿病药物及手术治疗的修改要点

新版指南对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做出了调整,由原来的<140/80mmHg,更改为<130/80mmHg。

如果糖尿病患者在进行了3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后,血糖仍然不达标(HbA1c≥7.0%),那么就应该进入下一步的治疗。治疗途径分为四步,包括单药治疗、二联治疗、三联治疗、胰岛素多次注射(不再提二线、三线用药的概念)。

\

随着SGLT-2抑制剂在我国的上市,在新版指南中,口服降糖药新增加了SGLT-2抑制剂,另外,指南也对SGLT-2抑制剂的优势以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做出了详细介绍。

对于胰岛素常规治疗路径,新版指南也做出了修改,将胰岛素起始治疗方案中的“预混胰岛素每日1~2次注射(预混人胰岛素/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更改为“预混人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将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中的“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每日3次注射”更改为“预混胰岛素每日2~3次”。

对于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路径中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HbA1c>9.0%或FPG>11.1mmol/L”更改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HbA1c≥9.0%或FPG>11.1mmol/L)。

针对2型糖尿病的代谢手术适应证,新版糖尿病指南,更改如下:

\

而对于代谢手术的管理,新版指南强调了内科医生在术前进行筛选及评估的重要性;在二级及二级以上的综合性医疗单位进行代谢手术者,应是中级及中级以上职称的胃肠外科医师;在术后管理中,应限制患者摄入食物的总热量,保证每天至少应达到60~120g的蛋白质摄入,还应该补足水分,补充维生素、微量营养素,坚持运动;在术后,应该终身随访。

3、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修改要点

在调脂治疗方面,新指南推荐:
  ①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C)作为首要目标,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作为次要目标(A);
  ②起始宜应用低、中度强度他汀,并根据个体调脂疗效和耐受情况适当调整剂量,若胆固醇水平不达标,可与其他调制药物联合使用(B);
  ③若LDL-C基线值较高,现有调制药物标准治疗3个月后难以使LDL-C降至所需目标值,可考虑将LDL-C至少降低50%作为替代目标(B);
  ④部分极高危患者LDL基线值已在基本目标值以内,可将其LDL-C从基线值降低30%左右(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