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安徽为什么要将医生涉罪金额定为五千?

2017/11/10 13:43:23来源:江淮医学作者:叶正松

中国人有两大杂症,一是老公出轨打小三,二是药费高了怪医生。这两大症状在社会学上都是典型的矛盾转嫁。在许多问题上都喜欢治标不治本换汤不换药,而对付病根却从不肯去深究,总是隔靴搔痒的对症了事。大凡想解决一个棘手的问题,总是像鲁迅所说,倘要想挖窗子,必先说揭瓦,才好了事。许多问题,都爱曲径通幽。所以,对于医疗上的一些因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所造成的矛盾之积宿,医生自然成了理所当然也无法逃脱的人人喊打的社会小三。

继去年央视长达六个月的暗访医药回扣风暴之后,今年新华社又对安徽卫生计生系统职位犯罪问题予以曝光。据记者从安徽省纪委获悉,在安徽卫生计生系统“严肃行业纪律·预防职务犯罪”专项活动中,有7120人次主动上缴违规违纪违法款物金额6878.1万元。诫勉谈话27人、警示谈话132人、提醒谈话3500余人。查办卫计系统职务犯罪案件300多人,包括安徽省卫计委医政医管处原副处长阮浩、应急办原主任罗要武等人因涉嫌受贿被立案查处。查办公立医院院长62人、副院长30人,妇幼保健、疾控、防疫部门负责人27人,医院科室负责人74人。


微信图片_20171110133937.jpg


一连串真实祥尽的数字,犹如一记狠狠的巴掌打红了医务人员的脸。7120人次上缴“三违”款物高达6878.1万元,几乎每人一万元,真是不免令人友邦惊诧!灰色的数字污染着医生的白衣,刺激着群众的眼球,破坏着医疗的生态,也触动着管理者的神经。

于是不久,11月3日,安徽省卫计委官方微信公号“健康安徽”即发布消息,作出回应:为加强行风建设,驰而不息改进作风,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促进全省医疗卫生行业行风建设根本好转。省卫生计生委拟出台《安徽省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收受商业贿赂处理办法(试行)》,并拟于明年元旦开始实施。其中规定,对索要、收受患者“红包”礼金,利益性转诊病人,科室收取贿赂设置小金库,私分回扣提成,将问责约谈处理主要负责人。个人索取收受商业贿赂的,将停止处方权、推迟职称评审、给予低聘缓聘直至吊销执业证书等处理措施。

这一消息迅速被各界媒体广泛转发,但是,却没有谁去关注和注意那五千元的道德底线,为什么要设定的如此之低。规定中对收受金额划的高压红线是医务人员收受商业贿赂价值在5000元以上,即给予相应处分直至开除、解聘并吊销执业证书。被调查处理的人员在被调查期间,人事关系冻结。从这句话可以明确看出,这五千元的界线,不是指一次一日一月或一年收受,而是从被调查的起止时间算起的涉贿总额。

由此看来,这的确是一套有史以来最为强力的行业自净系统,五千元即可涉案,用最低的污点底线树立最高的医德医风。但不可否认,这对于短时间快速改变当前以医患之间缺乏基本信任为基础的医患关系高度紧张这样的大局,确有着一定的作用和意义。

应该承认,尽管对于目前体制带来的积重难返的医患矛盾,仅凭医疗系统单方面的努力并无多大意义,难以得到彻底改良。但对于我们医护人员工作和生存的微环境和小环境,我们却有可能也必须有所作为,应该表明态度和自觉回应群众和患者的质疑,根据医学伦理学原则,严格遵守医德医风要求,学会对自己高要求高标准的言行约束,通过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首先从改变自我开始,给社会一个满意的回应和良好的形象重塑,这或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自身受到医闹伤害的风险,降低医闹现象的发生频率和恶性程度。

但是,坦率地讲,在中国当医生的确不是一个赚钱的职业。如果按照同等付出获得的回报,医生可能是中国目前最糟糕的职业之一。每天都在生死边缘游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其风险之大,甚至超过金融行业边防战士和人民警察。

也因此,真心希望,安徽省卫计委在用最低的底线树立最高的高压线,铁腕治腐自我净化的同时,也应该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