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某地一名乡村老医生在村卫生室给一名不到10岁的“发热”患儿输液,输液过程中,患儿病情持续加重,该医生立即征得患儿家属意见,拨打120,让救护车将其送往上级医疗机构诊治。
结果患儿在转院途中,不幸病逝。后经司法鉴定,患儿死因为“病毒性脑炎导致急性呼吸、循环衰竭”。司法鉴定还明确指出,该乡村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过失(错)。其中提到,该医生给患儿运用了安乃近、头孢唑林钠、小诺霉素等药物。
这让笔者想到从医20多年来,在基层见到的一些老医生不合理的“用药经验”。比如,无论患者是啥病情,一旦发热,就主张首选青霉素肌注或输液,甚至首选头孢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 不管是因为啥原因的发热,一律用安乃近,甚至用地塞米松等“退热”;面对儿童患者,特别是婴幼儿,习惯开“包包药(将多种药片混在一起,磨碎,按比例分给患儿服用)”……
赤脚医生时代的“老经验”已经过时了 应该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上述“用药经验”在农村确实治好了许多农民的小伤小病。但当今时代,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伴随着国家的不断富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诊疗、用药规范也改了又改、修了又修;再加上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药品的生产工艺更加先进,各种各样的儿童专用剂型取代了过去的“包包药”,先进的辅助检查手段让临床医生不再盲目使用抗生素,物理降温的退热贴、退热栓等取代了肌注安乃近退热……过去的那套“经验”已经不再适用。 令人遗憾的是,现在基层的一些老医生,在诊治患者时,依然任性地遵循自己的“老经验”用药,比如让没必要输液的患者接受输液治疗;对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患者滥用抗生素。很多农村老医生在开展诊疗时不具备完善的抢救手段,一旦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只能是束手无策。 别让过时的治疗方案成为一生的败笔 据观察,许多在农村行医的老医生,对最新的各项行业规范、临床指南等了解不多,有些时候自己“犯了错”都不知道,一旦发生医疗纠纷,辛辛苦苦在基层医疗卫生岗位打拼几十年的成绩就毁于一旦,稍有不慎还会担上无法洗脱的“罪名”,实属不值。 医学是生命科学,永远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应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取代已经过时的做法,医学才能不断进步发展。所以,将毕生心血奉献在基层一线的老医生们,一定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思维,为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和自己的职业理想,别再任性地按“老经验”用药了!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