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中的野蛮生长:非公医疗机遇与挑战并存

2017/5/19 10:51:16来源:财新网

“由于医疗行业特殊性,中国非公医疗机构发展一直处于夹缝中。经过几次整顿,中国医疗行业发生了从经营导向到品牌导向,从野蛮生长到价值求同的实质性变化,民营医疗力量正在加速市场扩张。”

5月15日,由GE医疗中国与财新传媒共同举办的“规模、多元、重构——2017非公立医疗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论坛中,与会嘉宾围绕当今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下非公立医疗市场的机遇与挑战,分享了行业运营和管理的实践经验。

财新传媒常务副总编辑、中国改革总编辑张进提到,尽管路途艰难,但一位位优秀的医生正在选择走出体制,投身非公医疗。过去一年,民营医院排队上市消息频频传来,比如瑞慈医疗、新世纪儿童医院等等。目前已有20家医疗机构排队进行IPO。

近年来,在“十三五”规划、《“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政策的鼓励下,社会办医迎来重大利好,非公立医疗市场增速发展。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截至2016年11月底,全国非公立医院超过1.6万家,同比增长超过13%,数量已超公立医院,全国非公立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次同比增长超过17%,呈现出连锁规模化扩张、专科多元化发展态势,与公立医院互补、协同的多元办医格局已经形成。不过,数量增速虽然快,非公立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次仅占全国服务量的10%左右,与国务院医改规划提出的20%的目标尚存在差距。

微信图片_20170519104316.jpg


“社会资本办医在中国是大势所趋,前面障碍门槛正在排除。”在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教授杨燕绥看来,摆在社会办医路上的难题已然不是“高山巨石”,而是一个个具体的细节问题。她提到,2017年1月开始,深圳作为经济特区颁布了在没有法律条规监督下的第一部医疗条例,条例明确规定,作为社会资本办医,当其提供的医疗服务50%是基准医疗,并由医疗保险基金买单,就可以视为公立医院,房租、水电都会有财政补贴,这位社会办医和传统公立医院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平台。

前不久,深圳市常务副市长和主管医疗的副市长主持举办座谈会,对条例进行讨论。会上,社会办医医院提出的问题都十分具体,比如:社会办医请到的医生和公立医院的医生水平相当,他们需要有一样年薪,需要有一样职业年金,但公立医院职业年金是由社会补贴,而非公医疗政府是否可以由财政给予补贴等。


微信图片_20170519104336.jpg


茁壮成长的同时,非公医疗依旧面临着一些困难。目前,非公立医疗机构仍然面临社会认可度不高、缺乏高水平的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和合理的人才梯队建设等诸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