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卫生院长的家庭医生签约会!

2017/5/16 15:58:50来源:牛银朋作者:基层医师公社

院长发话了:“大家肃静,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但是家庭医生不一样,他不但可以帮助大家治疗疾病,还可以帮助大家怎样预防疾病,怎样饮食,怎样锻炼……


为同行的遭遇深感同情


“合疗一百五,签约一百,你当我们这些老头老太太都是二百五吗?”这是一位乡村医生在家庭医生签约过程之中遇上的尴尬。这位医生说,他感叹垂暮老人的机制和幽默,同时胸口也隐隐作痛,深感社会保障体系带来的种种矛盾……作为一名乡村医生,这位同行的遭遇我感同身受,同时我也深感同情。


签约服务假象多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我国医疗体系中的一个新生事物,是为了保障我国基层医疗服务,减少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再次发生的一种有效手段。为此,国家层面大力推广,希望通过签约服务,让农村居民就地受益得实惠、就地享受优质医疗资源,从而达到平衡医疗资源,缓解城市医院就医压力的目的。


然而,这项工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之中却困难重重,农民不解真相、签约医生普遍受怀疑、签约医生医疗水平有限、服务经费不能够及时足额发放等问题的存在,致使许多地方签而不约,虚假签约现象丛生,让整个签约服务常常陷入僵局。


居民不愿签约的原因何在


笔者就是一名乡村医生,2015年的时候,院长就让我们和当地村民进行签约服务,当时大家都不了解真相,以为还要考核,所以都很认真。


但在签约的过程之中,笔者发现,只要一提到钱,没有一个人愿意签。一位同行这样说,他们村在册的村民总计不到300人,大都出去打工了,签约的时候,他都是晚上去的居民家,因为白天大家都有农活,各奔东西不在家。


他记得,当时他向一位患有高血压的大妈介绍签约服务的好处之时,这位大妈异常高兴,但当他提到签约服务费的时候,大妈的反应很是敏感:“那我还不如到街道卖药的那里去测!”大妈口中的卖药的,指的就是街道的大药房,同行无奈,只得放弃。


为了完成签约的任务,领取公卫补贴的经费,他全部没有收取签约居民的签约费用而与居民签了约,有的居民还配合一下,签个字按个手印,有的干脆就回绝 ,手印也不敢按。大家的工作大同小异,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个模式完成的。


虽然签了约,但是从来都没有履行过签约服务的承诺。这其中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居民根本就没有支付签约服务费,签约服务自然是一纸空谈;


二是农村居民老的就医观念,大家都是有病才就医,无病就劳作,不相信签约服务,


第三个原因就是签约医生大都是村医,公卫工作已经够忙绿的了,签约服务根本就没有时间来进行,加上基本药物不全,有的时候居民的疾病需要对症的药物,但是基药没有,只能够用别的相似或者相近治疗效果的药物来代替,居民普遍认为,合疗虽然占了便宜,但都用的是不治病的药,所以居民普遍不愿签。


几个同行这样签约


2016年的时候,老院长调走了,新来的年轻院长要进修,这项工作也就无人问津。虽然这样,但是还有同行愿意签约,据一位大村的村医同行说,这一年,他总计签约300多户,院长说,一户一块钱,他总计挣了将近400块钱;


而另一位同行则是按人签的约,签约的经费补贴了3000元,其中材料费扣除1000元,到头来落了2000元;还有一位同行,为了让大家了解签约知识,作统一宣传,承诺凡是来进行签约的村民,每人一包方便面,大家普遍认为是好事,但签约的人却寥寥无几。


卫生院宣传签约服务遇尴尬


前不久,大家接到卫生院通知,要求村医挨家挨户宣传签约服务的好处,并确定一个固定时间分批对各村居民在卫生院进行签约服务知识的教育和宣传,承诺凡是到会的村民都可以领取五元的路费。这项工作一开始,前来“签约”领路费的人很是多,但到了第三四天,伍元现金变成了洗衣粉和塑料洗脸盆。


那几天,所有的村医都在现场进行“办公”,但真正签约的人几乎没有。听说家庭医生能够为患者提供各种服务,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来到院长面前询问:“我经常有尿不下的毛病,大医院说必须插尿管,我这刚好不方便,请问大夫,家庭医生能插尿管吗?”院长愕然,显然不能,这时全场一片混乱,纷纷讨论家庭医生怎样怎样。


这时候,一旁的李大嘴发话了:“家庭医生根本就是不可信,前几天我的孙子不小心把头摔烂了,血流不止,我去村卫生室找大夫,大夫说,要到卫生院,结果我来卫生院之后,却找不到大夫,一个值班的告诉我说,这伤太重了,要到县医院去,我当时吓坏了,以为出了大乱子,结果到了县医院,缝了三针,大医院的大夫还笑话我说,这么小的伤口,值得跑这么远的路吗?”


大家议论纷纷,反正说的都是卫生院的不足,这时院长发话了:“大家肃静,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但是家庭医生不一样,他不但可以帮助大家治疗疾病,还可以帮助大家怎样预防疾病,怎样饮食,怎样锻炼……”话音刚落,一个男高音大喊:“你以为我们是吃饱了撑的,我们一日三餐吃饱就不错,整日里上坡下山忙农活,天天都在锻炼,晚上累的都爬不上床,还有心情再锻炼。”


原来是村里的张大壮,看到院长不说话,周围群众又在帮腔,他越说越起劲,院长看到场面比较混乱,命大家肃静,一旁新来的年轻李医生拽拽院长的衣服角说:“时间不早了,不如今天就到这里吧!”于是院长宣布散会。


大家纷纷离去,但是话题却依然在讨论:


“卫生院又在变着法的骗我们钱……”

“卫生院连治病的药都莫有,还和我们签约……”

“那是在套国家的钱……”

“他还以为我们不知道,签约100,合疗150,还真把我们当250哩!”


大家的议论声随着散去的身影消散在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