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这些年,强基层的工作一直在进行。有关部门也出台了不少政策和举措。各地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而能够复制推广且成功的模式几乎没有。但是,有一种办法却被各地反复不停地使用,那就是专家下基层。
从某一方面来说专家下基层几乎成了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的代名词!就目前风靡全国的医联体建设来看,专家下基层也是医联体建设的主要手段之一。
实际上来看,不少医联体也就是大医院派几个专家到基层医院坐坐诊、开开刀、讲讲课,好一点的派几个管理人员常驻基层医院,采取所谓与大医院同质化管理来帮助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而涉及到卫生院的医联体更简单,每周或者每月派几个专家到卫生院坐坐诊就算不错了!
今天,我们从不同角度来看看专家下基层是什么样的状况呢?
专家到卫生院来坐诊,有诸多的问题需要面对:有卫生院的药品不足问题的干扰;有辅助检查缺失的难题;有缺乏医疗团队支持的困境;最难的还是专家能不能得到基层老百姓的肯定,也就是有没有病人才是他们最担心的!
讲一个案例:有一家卫生院与一家三级甲等医院结成医联体,三甲医院选派了一些专家到卫生院轮流坐诊。这些来到卫生院的专家都是副高以上的专家,有神经内科、内分泌科、骨科、痛疼科、血液科、甲乳外科、普外科等。这些专家在卫生院坐诊过程中的经历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描述。
一开始,这些专家的病人都不是很多,一个上午七八个病人,反而不如卫生院的全科医生看的病人多。毕竟卫生院就诊的人群都是乡里乡亲,看病与大医院不同,这里看病时找熟悉的医生。
这样不行呀,于是卫生院要求全科医生积极推荐病人。在经过两、三个月磨合后,有些专业的专家优势迅速显现,病人就诊量迅速上升。例如神经内科每个上午60号左右的病人;内分泌科每个上午30号左右的病人;骨科专家的病人也不少;这几个科室的专家不仅吸引力了本地的病人,周边乡镇的病人也纷纷慕名而来。挂专家号居然要很早到卫生院排队。
从效果来看,这种专家下基层的的确确惠及百姓。不仅给卫生院带来业务量的提升,也带动了卫生院医生专业能力的提升。这种专家不仅病人欢迎,卫生院也得益不少!
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奇怪。因为现在老百姓的生活条件好了,加上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高血压、糖尿病等各种慢性病在农村地区也比较高发。也就是说常见病、多发病的专家容易吸引病人就诊,能够达到良好的社会效应。
这些专业的专家下基层时,由于有比较大的患者群体来支撑,所以不会缺乏病人。一旦局面打开,肯定会带动卫生院的医疗业务能力提升!
而那些血液科、风湿科、痛疼科、甲乳外科等专业性很强,发病率不是很高的专家门诊病人一上午下来都是个位数,甚至出现了有的专家一上午一个病人都没有的情况。
这种情况不仅专家不满意,还会挫伤专家下基层的积极性。有几个科室的专家坚持了三个月还是没有改善,就停止了在卫生院的门诊。
其实,这种情况也从理论上也能说得过去。这些专科疾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毕竟不是常见病、多发病,有些专科疾病需要比较大的人口基数才会有一定数量的病人,这些专家到卫生院坐诊显然属于用大炮打蚊子,有力使不上!
说实话,这种现象应该是可以预见的。没有病源的专家到基层来确实是一种资源浪费。强行要求这类专家下基层,对卫生院的服务能力提升上帮助也不大,反而造成多方损失!
看病都要找专家是不少病人的心态,农民们也不例外。专家下基层对患者来说是好事,在家门口看专家谁都乐意!但是专家下基层不是为了多看几个病人,多开几台手术,这样的惠及面毕竟有限,对改变卫生院落后的医疗服务水平帮助有限。
专家下基层更重要的目的是帮助卫生院的医务人员提升业务能力,只有卫生院的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了,才能够更好地为当地百姓服务。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培养起一只有相当业务能力的当地医疗卫生队伍,才能搭建起有效的分级诊疗体系。否则的话,光靠专家下基层看病永远解决不了问题。
建议:
按照基层实际需求,提供相应的专家下基层
这一点非常重要,最好是按照基层卫生院实际医疗需求提供订单式的帮扶才会有效果。缺相应的设备,帮助设备落实;缺少相应的业务人员,支持相应的人员到岗帮扶这才是医联体该解决的问题。
基层不需要分科太细的专家下基层,更欢迎那些大内科、普外科、影像科、骨科、中医科等科室的专家下基层。因为这些专家在基层有病人,专家在看病的同时,对基层医生的带教效果很明显,直接推动了卫生院业务能力的提升。
至于那些不管基层是否需要,随便派几个专家打发了事的医联体不建也罢。
建立合理的预检分诊,引导病人就医
基层需要的是全科型医疗专家,但是大医院的专家一般都是专科专家,诊治本专业的疾病专家是拿手,可是不是本专业的疾病专家只能建议到其他专业就诊了!这是从病人的角度出发提供的唯一正确的建议。但是病人不满意,认为专家忽悠他们,实际上是对专科专家和全科专家分不清导致的误解。
所以专家下基层的目的还在于建立合理的分诊机制:一是培养有能力、留得住的全科医生。因为基层卫生院本土培养出来的全科专家少之又少!医学院校培养的全科生留在基层的可以忽略不计。
通过专家下基层,提高了业务能力的基层医务人员可以起到健康守门人的作用,可以成长为真正具备能力的全科医生;二是逐渐形成一套比较好的分级诊疗体系。基层全科医生接手病人,能够处理的直接全科医生处理;不能处理的全科医生转诊到专科医生那里去。
实际上我们目前缺乏的是这一套分诊机制。但是从目前改革进程来看,短时期内还是难以建立这套机制的!只有分级诊疗体系逐渐建立起来,专家下基层的目的才算实现!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