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贵族专属”,不是“赤脚医生”,今年始,全国85%以上地市群众都要有自己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里清清楚楚写着呢!
习近平总书记发布新年贺词,也特别欣慰地提到这件事:“很多群众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
即将全国推广的家庭医生,到底是咋回事儿?能对症“看病难”和“看病贵”吗?能真正让咱老百姓得实惠吗?一起来看一看!
上海闵行区一位家庭医生在社区医疗站点为居民看病。
话说,眼下中国家庭医生制度哪家强?那得数总书记赋予“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使命的大上海呀!
要有小康,必有健康。《政府工作报告》透露,要实行“健康中国计划”——
“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三级公立医院要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增强基层服务能力,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分级诊疗试点和家庭签约服务扩大到85%以上地市。”
闵行区龙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韦莉君出诊,自行车或电动车是许多家庭医生的工作“标配”。
上海的家庭医生制度咋样?听听人大代表、老百姓怎么说——
3月6日上午,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上海市市长应勇代表首先汇报了家庭医生制度建设进程。
“
应市长说,上海2011年率先探索建立家庭医生制度,在此基础上开展“1+1+1”组合签约,即,每位居民自愿选择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家区级医疗机构、一家市级医疗机构签约。
到2016年底,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覆盖面近45%;今年对老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慢性病患者和严重精神障碍病人等国家规定的六类重点人群签约率要达到60%以上。“1+1+1” 签约居民在组合内医院就诊率已经高达80%。
”
曾亲自“点将”,将上海列入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地区的刘延东副总理,也为上海家庭医生制度点赞:
“‘1+1+1’签约适合国情,发达地区也好,贫困地区也好,都可以实施,把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我们医疗资源短缺,全科医生太少,全国才15万名,缺口还有18万……上海方案把市级医院资源和家庭医生直接结合起来,在慢病管理和老年病人管理上特别有效。把家庭医生制度做细做好,患者受益、医院能更好发挥作用、政府也能够保证医疗公共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家住上海的钱月华老人上个月感觉头晕,签约的家庭医生韦莉君检查后初步判断是动脉斑块引起,为她预约了华山医院专家门诊,确诊治疗后,回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韦医生按照华山医院专家治疗方案延伸处方,定期复查。“如果我自己跑到大医院,都不知道该找什么科、哪个医生好,专家号还未必挂得到,要奔波不知几趟。现在方便了,省钱省心!”钱阿姨还说,每回路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站点,没毛病也总想着进去拉拉家常,听韦医生说说服药、饮食的注意事项,小诊室欢声笑语,医患关系和谐着呢!
朱兰医生在指导老年患者做康复治疗。
回放当初:推广家庭医生制度,曾被居民当成“骗子”……
上海在2011年启动家庭医生制度时,很多居民不理解,一些网络论坛也炸了锅,满是质疑。“那时靠居委会拉横幅宣传发动,居民还把我们当骗子,说‘我又没生病,为什么签约,看病还受限制?’‘现在说不收费,以后肯定要钱’,‘外地人可以去三甲大医院看病,我们倒只能去地段医院,凭啥”,哎,真的很艰难!”。闵行区龙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刘玉昌回忆。
到了2015年,上海推出“家庭医生2.0版”,试点首诊在社区、“1+1+1”签约,靠着几年积累的政策优惠和服务口碑,无需宣传,老居民们闻讯踊跃求签约。龙柏社区超过80%的老人、残疾人、慢性病患者等家庭医生服务的重点人群都已签约。
家庭医生为什么受欢迎?
当然是贴近百姓需求提供服务,让百姓得实惠啦!
“1+1+1”组合签约,居民只要选择家庭医生就诊或转诊,就享有优先预约就诊、慢病长处方、延伸处方等“大礼包”。对于老人和慢性病患者来说,不仅意味着减少去大医院排队的辛苦奔波,而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诊查费减免,药品全部实行零差率供应,医保报销比例更高,药费支出降低不少。
在上海一二三级医院看病医保报销比例大不同
利用统一信息平台,签约居民在社区就诊,拍片、抽血、做心电图,读片的医生却坐在各区统一组建的影像、检验、心电诊断中心,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资源;全市大医院都划出50%的专家门诊号源,向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优先开放,转诊住院也有了绿色通道;分区域或专科成立的医疗联合体,让二三级医院大医生能直接站在家庭医生背后,提供专业培训和技术支持。
家庭医生岗位在社区,不是坐等患者上门,而是为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六位一体”的综合性健康服务。比如,上海市政府买单的脑卒中、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和肺癌、大肠癌等疾病早期筛查,都通过家庭医生团队落实;一些大病、慢病患者进入康复期,也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家庭医生承接管理,展开康复、护理等服务。
大医院门诊流量大,医生往往直奔主题,眼中有“病”而无“人”。家庭医生长驻社区,熟悉病人病症、治疗情况,了解其家庭环境、生活习惯,不光能及时发现隐患,对于不少老年人和慢病患者更像是可以信任依赖的亲人朋友。一些儿女忙碌或老人独居、行动不便的人家,把家门钥匙交给家庭医生,有位家庭医生身边放了51把居民家的钥匙!&l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