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清代表:请给乡村医生“涨工资”

2017/3/7 10:35:48来源:网络作者:周亦川

《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于2017年1月发布,规划提出,坚持疾病预防为主,加强行为和环境危险因素控制,强化慢性病早期筛查和早期发现,推动由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加强医防协同,坚持中西医并重,为居民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一体化的慢性病防治服务。

  

“小病不出村,90%大病不出县”,是实现全民健康的一个愿景,为实现这一目标,更多的不是依赖于各大专家在医疗领域的攻坚,而是要靠各地基层医生提供全方位的慢病保障,由此来看,基层医生的担子不比大医院专家来的轻松。

  

近期,一张“禁酒令”走红网络,一名乡村医生由于收入低微,不堪随礼的重负,不得已贴了这张告示。丰台区人大代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肾病科主任马列清提出,一直以来,她对基层医生,特别是乡村医生的待遇问题十分关注。他们的职称总定不下来,若是待遇也上不去,那还如何帮他们在乡村安家呢?

  

马列清说,乡村医生目前的待遇可以说是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他们承担着医生的职责,负责全村人民的健保问题,但收入与付出并不对等。在“药品零差价”政策实施之前,他们还可以通过用药获得一部分收入,但目前仅能收入诊金;由于大家在一个村子生活,出于情面等等原因,有些村民看病连挂号费也省了,还有拖欠的现象,这让村医的收入又降低了一分。有些乡村的中医可以通过手法按摩理疗获得收入,但对于绝大多数乡村医生来说,他们的重要职责还是一些慢性疾病的长期用药控制,能运用物理治疗等其他手段收费的很少。

  

其实,乡村医生待遇低是一个多年以来的话题。当然,不光是乡村医生,包括城市的社区医生,他们既然负责了所在区域的居民健保,做居民的家庭医生,就不能要求他们只有责任,而没有更进一步的利益。切实希望真正能够把他负责的区域健保费用拿出来一部分给医生,否则这种模式就很难延续下去。

  

更特殊的一点是,与城市居民不同,乡民看病进城非常困难,特别是更边远一点的地方,只有一个地方能够求医问药。所以说,一个乡村医生负担的健康群体是很固定的,双方都没有选择,国家更应给他们一个与权利对等的,能养家的待遇。

  

马列清说,对于乡村医院的建设维护,医疗资质的认证是另一个关键。她举例说,在北京门头沟斋堂有一家医院,他们有能力做胃大部切除这一水平的手术;但由于不具备二级医院的资质,仅被定义为一个社区医院,此类手术项目就被取消了。由此,医院的医疗水平、医生水平以及收入都有所下降。

  

医院的资质认证规范化,保证行医安全,这一点当然是很必要的;但要是“一刀切”,让有需求的乡民看不了病,只能坐几个小时的长途去城里排队看病,这很不方便,也耽误了治疗。马列清认为,关于资质认证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看上去很小的修改,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反应;但社区医疗卫生规定推出多年,不一定都是完全正确的,有一些内容还是需要修正,更能够符合全民健康的最终利益。

  

比如,将山区等非常不便的地区有所放开,把这些基层医院的资质作为个例,单独处理;这种情况可能在北京会少一些,但在全国各大省市这种边远地区医院会有很多,资质的部分开放,一个医院将能够帮助一个区域的乡民,他们的就医地点如上文所说,是非常固定的。个体化定制工作可能不好开展,但还是希望管理部门能够多做一些研究审查。

  

“互联网+”医疗能否为乡村医疗提供帮助?在这一点上马列清的态度比较保守:临床医疗工作涉及的领域非常多,也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仅通过一套固定的程序目前是很难做出判断的,目前也没有多少医生能够在没有接触到病人的情况下做出明确诊断。但是,利用互联网技术让大专家与乡村医生联线,并指导医生给出诊疗意见,这一点是目前很切实有效的方案,既能保证乡民得到大专家的诊疗,又能保护专家的责任安全,是目前很值得推广的医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