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消灭“脊灰”,到抗击“非典”,从肩背药箱走村串户,到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乡村医生为中国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是农村卫生的中坚力量,是农民心中所依赖的人。
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村卫生室是发展速度最慢、最薄弱的医疗卫生机构。以辉县市常村镇为例,该镇辖35个行政村,人口近5万,除了7个移民新村(南水北调移民村)外,只有一个村卫生室属于村集体所有,其余27个行政村的村卫生室产权均属于乡村医生。在设备方面,除了老三件(血压计、听诊器、温度计)外,其他设备几乎没有。这让乡村医生拿什么去为人民服务呢?又怎么提高服务质量呢?
基础设施是乡村医生开展工作的保障,这首先需要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医生提供更好的平台。其次需要政府解决乡村医生服务的性质问题,若是公益服务,就应该彻底解决乡村医生待遇问题;若是商业行为,就不应该捆绑他们的手脚。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消除了乡村医生心中的困惑,必将推动我国农村卫生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也将为他们的工作注入活力,同时也是医改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
村卫生室难留人才
全国有8亿多农民,服务农民的首诊医生往往是乡村医生。因此,乡村医生的素质高低不仅关系着农民的基本健康,而且是破解医改难题、实现分级诊疗、有序医疗的关键因素。
目前,村卫生室人才严重缺乏,现有医务人员文化水平低,年龄偏大,信息化水平落后,后继无人。以辉县市常村镇为例,该镇在职乡村医生95人,其中男性63人、女性32人;21~30岁的9人,31~40岁的25人,41~50岁的27人,51~60岁的16人,60岁以上的18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38%,获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的13人,护士1人,无执业医师。如何破解农村卫生人才匮乏的问题,也是医改难题之一,更是“保基本、强基层”的关键。
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借鉴教育界的民办转正分流法。我们是否可以把乡村医生统一考评,择优留用,其他的以退休、分流、转岗等方式进行解决。卫生行政部门应对乡村医生实现统一管理,吸引大批有识之士及大中专毕业生投身于农村卫生事业,从而迅速提高服务质量,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现分级诊疗、有序医疗,这才是农村百姓之福。
行医风险无保障
医疗卫生行业风险高、收入低,30岁以前的人很难有所作为,这就需要有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由于收入低、风险大、无保障,致使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不愿投身于卫生事业。
笔者认为医疗纠纷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商品经济带来的冲击,是医改需要解决的难点。乡村医生由于受人才、技术、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医疗风险很大。笔者建议,是否可以禁止乡村医生输液,政府加大投入力度,让乡村医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上,从“治未病”开始,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最担忧养老问题
我省出台了65岁以上退休制度,每月300元补助让退休乡村医生感到很欣慰,但不足以让白手起家、赤脚走天下、为农村卫生事业奋斗一辈子的乡村医生安心。退休了就不能再执业了,每月300元能养老吗?俗话说,医生越老越吃香,是否能建立返聘机制,让有精力、有能力的好医生再继续散发余热呢?
乡村医生是农村群众健康的“守门人”,他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群众路线的践行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是将医改成果直接辐射到农村群众的“传递者”,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解决好乡村医生问题,农民的健康才有保证。
建议:实现“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根本是解决乡村医生问题,基础打好了,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首先是解决乡村医生服务的性质问题,明确界定其公益性、私立性。
二要解决村卫生室私立问题,改善乡村医生办公条件,提高服务水平。
三是解决乡村医生待遇问题,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确保乡村医生收入不低于农村中等以上水平。
四是建立绩效考核机制,真正实现政府购买服务,让老百姓得实惠。
五是实行真正意义的“一村一室”,实行“六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乡村两级同工同酬、能进能出。
六是建立退出机制,确保乡村医生无后顾之忧。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