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说』基层需要怎样的全科医生

2016/7/21 15:41:08来源:全科医学论坛作者:吴金华

随着医改的进一步深入,全科医生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卫生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完善鼓励全科医生长期在基层服务政策,每万人口全科医师数达到2人。以此看来,全科医师的前景不错,但是我们能不能真正起到健康守门人的作用呢?基层需要什么样的全科医生呢?我们要认真思考一下,我们要成为怎样的全科医生,才能担当健康守门人的重责。


主业

能治病,会转诊

有所为,有所不为


老百姓评判一个医生的行不行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能不能治病。只有提供有效全科医疗服务才能得到老百姓的认可,所以全科医生的医疗业务能力非常重要。全科医生应该具备为老百姓常见病、多发病提供及时、便捷、有效的治疗能力,尤其是针对辖区内的常见病、多发病,做到能出手、有疗效。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基层老百姓的信任。

另一方面,全科医生对危重症的有效处置能力也非常关键。一般来说重症是紧急、濒危的病症,其来势凶、变化快,早期判断与快速处置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危,因此,全科医师需要练就“火眼金睛”,快速识别急危重症并进行初步处理,与院前急救配合做到安全转运,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如果不具备危重症的早期识别、规范处置和有效转诊的能力,全科医生在基层也难以立足的。

还有一点也很要紧,全科医生为专科分诊把关。不少病人到大医院就诊时,常常在挂号窗口,却不知道挂哪个科。在门诊,因挂错号而需转科的,比比皆是;如此,不仅浪费患者的时间,也浪费医生看诊的时间。而如果全科医生前期介入,就能合理分诊病人到相应的专科,减少患者看病的盲目性、提高效率。

然而,现状是我们“科班出身”的还不多,目前在岗的全科医生普遍存在学历低、职称低、知识结构老化、临床经验不足等问题,业务水平在整体上还难以获得基层老百姓的信任。所以,通过各种途径培训,提高我们医疗业务能力是当务之急,使之我们具备能治病、会转诊的能力,才能有效服务基层。


副业

做健康管理专家

发挥慢病管理优势


全科医生是医生,但也不仅仅是医生,而且应该是健康管理专家,这一点是专科医生所不具备的优势。

这里有几个方面可以体现全科医生的健康管理的优点:

一是家庭成员的全覆盖式健康管理。全科医生作为健康的守门人, 为一个家庭所有成员的建立健康档案,并了解疾病家族史。通过对个体及家庭成员的健康提供连续性的、全方位的、综合性的一体化健康管理服务。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减轻疾病带来的负担;

二是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极具优势。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国人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而疾病谱也以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为主。这些慢性疾病若没有良好的控制,随着年龄增加,往往会衍生许多严重的并发症,耗费的医疗成本十分惊人。全科医生能够及时发现、筛查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慢性病,并能够进行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从而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经济负担;

三是健康生活方式的早期干预,减少疾病的发生。全科医生不仅仅是诊治疾病,同时还积极开展健康教育。针对不同患者的疾病状况,考虑其生活习惯,提供合适的健康教育,指导民众改变日常生活方式,建立预防胜于治疗的观念,落实预防为主的观念,减少疾病的发生。

很显然,这些健康管理工作不是依靠医院的各种检查和药物治疗所能达到目的。这就要求全科医生必须在健康管理上积极行动,提高健康管理的业务能力,才能实现健康的目的,也才能被老百姓接受。


前提
扎根基层的全科医生
奉献难留人才


国务院2011年发布的《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但是在“2016年全科医师培训高峰论坛暨第十三届社区卫生与全科医学学术年会”的数据表明:我国全科医生总人数近18万人,其中注册为全科医学专业的还不到8万人,仅占我们执业医师总数3%左右。高学历、高素质医学生大都仍往专科医生方向发展。一半以上的全科医生没有进入基层,而是流失了,这绝对是一种损失!一种浪费!

基层希望全科医生能够留得住、用得上,不是在基层来过过渡就走人的全科医生。为什么流失这么严重呢?流失的原因很多:待遇不高、职业前景不明、基层资源有限生活条件艰苦等等制约着全科医生扎根基层。当今的时代,用讲奉献已经很难留住人才了!全科医生不能扎根基层就发挥不了全科医生的优势,也就解决不了医改“强基层”的难题。这里希望有关部门要提高全科医生的工资待遇和福利,另外也要通过政策倾斜,扶持全科医生的职业发展。

通过各种途径,让全科医生能下基层、留得住、用得上,这是前提。否则,让全科医生在基层发挥健康守门人作用,只能成为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