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等9部门联合下发《关于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方案》,自今年7月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一年的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据报道,在广东,从5月5日省医陈仲伟医生被恶性伤害后,省卫生计生委就紧急发出通知,与公安部门联合行动,对医疗场所及其周边地区暴力伤医行为“零容忍”。
毫无疑问,这一系列行动,广大医务工作者会拍手称快。重拳打击之下,相信会对“医闹”形成有力震慑,医疗机构的正常秩序也会得到有力保证。但在这个前提下,我们仍然有必要对产生“医闹”的原因作进一步思考。
我想,恐怕应当把“医闹”和“伤医”两种行为分开来看。“医闹”未必直接对医生造成人身伤害,大多数情况下,“医闹”是用干扰破坏诊疗秩序的手段如打横幅、设灵堂,以期达到获得巨额赔偿的目的。对这些“医闹”行为实行“零容忍”,肯定是有效的,他们会从执法部门坚决打击的态度中,作出理性判断:如此闹下去代价会很高,不仅得不到不合理的赔偿,而且还有可能被追究刑责。
至于那些事先并没有任何征兆,或者是征兆不明显的伤医者,强调“零容忍”是否管用?恐怕得打个问号。事实上,以往一些地方对以获得赔偿为目的的“医闹”太过宽容,对羞辱医生人格以及造成较轻伤害的行为,太过手软,从而放纵了“医闹”。至于杀死杀伤医护人员的犯罪行为,根本就不是“零容忍”的问题,而是纯粹的暴力伤害罪,必须受到法律严惩。就拿陈仲伟医生遇害事件来说,至今凶手动机不明,行凶突然,对这样的伤医案,对这样的“亡命徒”,“零容忍”措施如何起作用呢!
事到如今,我依然为陈仲伟医生的逝去深感痛惜,如果我们能把预防工作做足,对事先出现的征兆采取措施,也许结局会是另一个样子。我看到有报道说,现在不少医务人员在学格斗擒拿防身术。其实这不是一个好办法,老话说“打死练武的,淹死会水的”,作为医务工作者,其实完全可从人的心理层面去判断哪些人有暴力倾向,并从心理上进行化解。这并不难做到,我见过许多医生,他们的口碑除了来自医术高明,更多的是他们给患者带来了心理上的抚慰——要知道,如今的许多病人都把相熟的医生当成神一样敬重,看病在其次,“看医生”更重要。
如今的人,包括医生在内,活得都很辛苦。正因如此,“孩子为大、病者为大、死者为大”的情绪就更被强化,这时候哪怕是一些小小的误会,都会在他们心头激发强烈的被剥夺感。于是激情之下难以自控,导致悲剧的发生。这也是急诊室伤医案高发的原因。
现在,从法律层面,已经强化了对医护人员的保护,这时候大家是不是应该静下心来,疗一疗各自的心伤?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