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生最向往的医科大学

2016/2/28 18:29:06来源:基层医生网

  大学是一个梦,一个人人都会做的梦。基层医生也不例外,进入中国高等医科学府,是基层医生的终极梦想。坐在光明的教室里,坐在午后温暖的草坪上,抑或是在凉爽的湖边,都能心无旁骛地徜徉在医学的海洋中,与医学的最高思想进行深度交流。

  那么,基层医生们最向往的是哪所医科类大学呢?我们将从办学历史、主管单位、师资力量、科研水平等来对比分析中国顶尖的医科类大学。

  2015年中国医科类大学排行榜

 1.jpg

2.jpg

  1、北京协和医学院

  【办学历史】

  北京协和医学院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于1917年捐资创办,1919年10月开办八年制医学本科,是我国最早设有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本科教育的医学院校,被誉为中国医学殿堂。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直属的唯一一所重点医科大学,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院校一体。

  【师资力量】

  院校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2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5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人,国家级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2人,国家级和部委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9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学科评议组成员9人(其中3人为学科评议组组长),在岗博士生导师398人,硕士生导师665人。

  【科研水平】

  院校具有雄厚而系统的科研实力及诊治疑难重症的临床医疗能力,学科领域广泛,覆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以及与医药学科相关的生物、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设有18个研究所(以及5个分所)、7所临床医院(含与北京市共建的天坛医院)、5所学院、1个研究生院和5所分院。拥有6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0个部门开放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业试验基地、17个国家级中心、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及11个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

  “十一五”期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共计6367项,累计获科研项目资助额达22.1亿,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资助金额占61%;累计获各类科技奖励成果199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24项;累计获准专利215项,新药证书7项,位居全国医学院校之首。

  综合评价:★★★★★

3.jpg

  2、第三军医大学

  【办学历史】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于1954年由原第六、第七军医大学合并而成,第六军医大学前身系第四野战军医科学校和原国立中正医学院,第七军医大学前身为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1975年更名为第三军医大学。

  【主管单位】

  坐落于中国美丽的山水都市——中央直辖市重庆,是一所有着光荣历史和鲜明军事特色的军医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全国重点大学,是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一,正军级编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师资力量】

  截止2014年,学校拥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850余名,其中两院院士3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4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7名,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7名,国家杰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千人计划”获得者16名,博士生导师277名、硕士生导师376名,教育部和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8个。

  【科研水平】

  学校有博士后流动站和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点71个,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个。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生物激波实验室、亚洲最大的低压氧舱群、我国最大的轨道式生物碰撞实验室、军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军唯一的武器杀伤生物效应评估中心、全军唯一的机动卫勤力量训练基地和全军唯一的卫生列车训练基地,先后获得了以6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标志的1700多项科技成果,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三大科技奖励和学术论文等反映综合办学水平的主要指标居全国高校前20位,已发展成为我国的战创伤医学中心,是我军军事医学盾牌的主要力量和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基地。

  综合评价:★★★★★

4.jpg

  3、第二军医大学

  【办学历史】

  第二军医大学全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创建于1949年9月,时称“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1950年改称上海军医大学;1951年7月正式定名为第二军医大学。

  【主管单位】

  第二军医大学,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直属的一所为军队培养医学专门人才及卫生管理干部的全国重点医科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一,是“2110工程”和总后“53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师资力量】

  截止2013年,学校有两院院士6名,院士后备人选6名,国家级创新团队8支,“973”首席科学家7名、国家“千人计划”1名,“何梁何利奖”7名、“长江学者”9名、国家“杰青”25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名、“求是杰出实用工程奖”7名、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15名。

  【科研水平】

  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3个,拥有全军重点实验室10个,其中免疫与基因治疗实验室、生物信号转导实验室和药物化学实验室被评为全军“重中之重”重点建设实验室。

  综合评价:★★★★★

5.jpg

  4、第四军医大学

  【办学历史】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简称四医大,原第四军医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41年的八路军晋西北军区卫生学校,创建于1941年,1948年11月进驻西安,先后更名为西北军区人民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学院;1952年10月,奉中央军委命令,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原第五军医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35年的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1954年,原第四军医大学和原第五军医大学合并组建为第四军医大学。1959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首批重点大学。

  【主管单位】

  学校坐落于世界历史名城古都西安,是一所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为军队培养高、中层次医学专门人才的综合性医科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全军“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一,“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师资力量】

  截至2014年,全校有教、医、研人员3000余名,其中正副教授(含相当职务)800余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工程院院士3名,产生长江学者20名,博士导师362名,硕士导师705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81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名;还聘请了周光召、杨振宁等10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

  主系列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占43.4%,教师平均年龄41岁,硕士以上学位者占教师总数的91.7% ,其中博士占71.9%。被总后授予“一代名师”称号的13名,被总后评为“伯乐奖”的12名。

  【科研水平】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全军医学研究所10个,全军医学中心13个,全军医学专病中心2个,全军医学重点实验室12个;学校同时还是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综合评价:★★★★★

6.jpg

  5、首都医科大学

  【办学历史】

  相比于北京协和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建校历史不长。首都医科大学建校于1960年,是北京市的重点高等院校,已故著名泌尿科专家、两院院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教授为首任校长。

  【主管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是北京市重点大学。

  【师资力量】

  学校和附属医院有教职员工和医护人员33870人(校本部1567人,附属医院32303人),有院士6人,特聘院士9人,正高职称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