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压差太大、太小都需要治疗

2020/9/7 7:58:37来源:基层医界作者:常怡勇

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的压差值称为脉压差。例如,收缩压为120毫米汞柱(mmHg),舒张压为80毫米汞柱,脉压差则为40毫米汞柱。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的脉压差为20~60毫米汞柱,平均约为40毫米汞柱,如果大于60毫米汞柱的就称之为脉压差太大。脉压差小于20毫米汞柱的则称之为脉压差太小。脉压差太大或太小都不利健康,都需要治疗,特别是脉压差太大。



脉压差增大的原因


老年人因增龄和疾病,血管变得僵硬,动脉硬化,失去弹性,血管弹性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当心脏收缩时大动脉不能相应扩张,以缓冲心脏射血时的压力,导致收缩压急剧升高;而当心脏舒张时,主动脉弹性回位能力减弱,不能充分将应输送回心脏的血流送回心脏,造成舒张压过低,这样脉压差就增大。


另外,患者长期患高血压,致使心肌超负荷运转,造成心脏扩大或动脉瓣关闭不全;以及患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均可导致脉压差增大。有些人脉压差甚至可达100毫米汞柱。


脉压差增大的危害


脉压差增大反映了大动脉弹性减弱,僵硬度增加,心脏泵入大动脉的血液不能有弹性地调节,增加心脏负担,是心脏发生血管事件危险因素之一。因此,脉压差增大应当积极防治,采取措施控制好血压。


脉压差增大的药物治疗


1.降压药物选择: 脉压差大的老年人高血压患者进行降压治疗时既要积极又要慎重。例如血压为160/60毫米汞柱的病人,收缩压降到140毫米汞柱,舒张压相应可能降到50毫米汞柱,这就过低了。心脏的血流供应是靠舒张压维持的,当舒张压过低时可导致回心血量减少。


因此一定要在医生监测指导下结合相关器官(如大脑、肾脏、心脏等)病变情况作个体化处理,掌握好降压的速度和幅度。治疗上因老年人血压调节功能减退,用降压药时要从小剂量开始,达到有效治疗剂量后再维持治疗,以后根据情况调整剂量。


可选用时效长、降压稳、副作用小、对心脑肾血管有保护作用的降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培哚普利(雅施达)等]、硝苯地平控释片等。还可以应用小剂量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吲哒帕胺等)、钙拮抗剂(如尼群地平、氨氯地平等)。


2.硝酸脂类药物:如消心痛(硝酸异山梨醇酯)、欣康(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等。这类药物可直接舒张大动脉血管平滑肌,改善大动脉弹性,发挥作用较快。


3.他汀类药物:如洛伐他汀(美降之)、辛伐他汀(舒降之)、普伐他汀(普拉固)、美伐他汀、氟伐他汀(来时可)、阿托伐他汀(立普妥)、罗伐他汀、匹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可定)等。这类药物不仅能调节血脂,而且具有改善动脉弹性的作用,还能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


4.贝特类药物:如氯贝特、苯扎贝特、非诺贝特等。这类药物主要是降低血脂,减少血脂在血管壁的沉积,进而改善血管弹性。


5.维生素类药物:研究发现,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明显损害血管内皮功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和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


同型半胱氨酸并不是自然界本身存在的氨基酸,而是自然界中原有的氨基酸蛋氨酸在人体内分解代谢过程中的一个产物,在同型半胱氨酸复杂的转化过程中,有几种关键物质在左右着这些反应,他们是维生素B6、维生素B12以及叶酸。


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增加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也增加,特别是对于那些血脂正常、胆固醇又不高的病人,应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长期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6有可能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从而改善动脉弹性。


6.降糖药:血糖增高者应积极降低血糖,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这样也有助于改善血管弹性。


患者如果属于器质性的主动脉关闭不全引起的脉压差增大则必须依靠心脏手术来解决。


脉压差增大的非药物治疗


脉压差增大的药物治疗必须在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出更好的作用。其非药物治疗包括合理的饮食习惯,低脂、低盐饮食,多样化的饮食;适当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消耗体内过多的脂肪,减少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体重过胖者减少体重,但忌快速减肥;戒烟限酒;缓解精神压力等。这些非药物治疗坚持终身进行,会收益更大。


脉压差过小的原因及调治


脉压差过小多见于高血压早期病人。由于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全身体表小血管痉挛,以致收缩压不高,舒张压相对增高,脉压差变小。


如果长期血压控制不理想,大动脉硬化程度加重,收缩压逐步升高,舒张压控制不理想,最后会形成收缩压与舒张压均升高的所谓经典型高血压。


经典型高血压患者,心绞痛、中风等疾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必须积极治疗。 


发现脉压差明显减小时,应就医检查,由医生对因治疗。如经详细检查后,未发现明确病因,一部分患者可能属于体质性血压降低(主要指收缩压),治疗体质性低血压,除增强体质,适当加强营养外,还要防止站立时发生头晕或摔伤,可适当服用具有调节植物神经作用的谷维素、维生素B1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服用补气中药进行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