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典型案例

2017/6/15 10:23:00来源:村医之家作者:史欣德

案1

小青龙汤证(矢数道明医案)


患者,男,50岁,近20年来喷嚏频繁发作。发作前鼻痒,继而连续打喷嚏,流泪,流涕,流口水。每当突然吸入冷空气,或夜里换衣服,喷嚏即发作。冬季发作较夏季为多。每晚上床时,在枕边放手纸,据说一夜间拭鼻纸能放满一纸篓。


此乃水邪外溢之饮证,治以小青龙汤(麻黄、桂枝、白芍、半夏、干姜、细辛、五味子、甘草)。服药后第3日即见好转,已不需用手纸拭鼻,服药2个月诸证痊愈,以后数年未再发。(摘自《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


按 本案为典型的寒饮内停所致的鼻炎,辨证的关键是涕多、口水多,遇冷喷嚏频作,冬季易发。小青龙汤是治疗这类鼻炎的主方,方中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为治疗寒饮的经典配伍。


案2

葛根汤证(矢数道明医案)


患者,女,33岁。10年来常鼻塞,喷嚏频发,被诊断为变态反应性鼻炎,经治疗未愈。现症为鼻涕少,肩凝,全身倦怠,足冷。食欲、大便、月经均正常。患者体瘦,面色青。


诊为虚证。给予葛根汤(麻黄、葛根、桂枝、白芍、甘草、生姜、红枣)浸膏散,服药1个月后长期苦恼之鼻塞与喷嚏即痊愈,又续服1个月即停药。(摘自《汉方辨证治疗学》)


按 本例也为寒性鼻炎,与小青龙汤证的区别是涕不多(无饮邪),但项背紧、身痛、足冷等膀胱经表寒郁闭的症状突出。故用葛根、麻黄散风寒,通鼻窍,桂、芍、草、姜、枣调和营卫,平补阴阳。


案3

川芎茶调散证(刘渡舟医案)


患者,女,38岁。患鼻塞、流浊涕近20年,曾在当地多方求治不效而来京,经某大医院诊断为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给予滴鼻药物治疗,收效不显,后劝其手术治疗,患者不允,于1995年9月20日来我处就诊。刻下症见:鼻塞、流浊涕,不闻香臭,头及目眶压痛,每于感冒后诸症加重。夜卧则鼻塞不息,张口代鼻呼吸,甚为难受,以致严重影响睡眠。兼有咽喉不适,咳嗽吐黄痰。舌苔白,脉浮弦。


脉证合参,辨为风热上攻于脑,当疏散风热,通利鼻窍。用川芎茶调散加减:川芎10 g,荆芥6 g,防风6 g,生石膏20 g,薄荷2 g(后下),白芷10 g,羌活5 g,半夏12 g,细辛3 g,清茶10 g(自加)。7剂。


二诊:药后疗效显著,鼻塞、流浊涕已明显减轻,夜寐时已能用鼻自由呼吸,咳嗽吐痰已瘳,守上方续服,荆芥、防风、羌活各增至10 g,另加双花(即金银花)、连翘各10 g。


三诊:诸症基本痊愈,继以轻清疏散风热之方以资巩固。后经随访,鼻渊已彻底治愈。(摘自《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


 川芎茶调散是治疗外有风寒,内有郁火型鼻炎的常用方。方中荆芥、防风、羌活散在表之风寒,生石膏、薄荷、清茶清在里之郁热,川芎、白芷、细辛散头面风寒,又能通鼻窍,加半夏燥湿化痰。外寒内热型鼻炎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类型。


案4

苍耳子散合益气聪明汤证(万友生医案)


患者,男,26岁。1991年5月30日初诊。患者经常鼻塞流涕,耳鸣,右耳闭气,右鼻孔及右耳均闭塞甚,右项强痛并有发麻感,纳可乏味,大便结如羊屎,舌红苔白,脉缓。


投以苍耳子散合益气聪明汤:苍耳子15 g,辛夷花15 g,薄荷10 g,白芷15 g,葛根120 g,升麻15 g,赤芍15 g,甘草5 g,蔓荆子10 g,黄柏5 g,党参30 g,黄芪30 g。4剂。


6月6日二诊:每次服药后都有气向上冲感,持续约1~2h,过后人感舒适。现鼻塞已不明显,流涕减少,大便畅通,守上方加苍耳子、辛夷花各30 g,再进7剂。


6月13日三诊:服一诊方(葛根为120 g)后均有气向上冲反应,服二诊方(葛根药房误为12g)则无气向上冲反应。现右耳闭气减轻,右项强痛基本解除(仅活动时痛),不麻,大便不干,守上方减量:苍耳子10g,辛夷花10g,薄荷5g,白芷10g,葛根30g,升麻15g,蔓荆子10g,黄柏10g,赤白芍各15g,甘草10g,党参30g,黄芪30g,桔梗10g,枳壳10g,再进7剂。


6月27日四诊:鼻塞、耳鸣渐除,右耳已通,守三诊方再进7剂以收功。(摘自《万友生医案选》)


按 苍耳子散由苍耳子、辛夷花、薄荷、白芷4味药组成,除薄荷辛凉外,其他3味药辛温,为治疗外寒里热型鼻炎的常用方剂。益气聪明汤出自《东垣试效方》,方由黄芪、甘草、芍药、黄柏、人参、升麻、葛根、蔓荆子组成。原方用于治疗上气不足的耳鸣耳聋。本例患者鼻炎同时伴有耳鸣,万老判断为气虚头面失养,将升提药葛根加量至120 g,不但鼻塞得通,耳鸣渐除,且大便畅通,可见方证对应的重要性。



作者: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 史欣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