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春季易发烦人口疮,中医药来帮您解忧

2020/4/15 16:27:30来源:糖尿病天地作者:hernanxu

口疮是祖国传统中医病名,主要对应于现代医学的复发性口腔溃疡。口疮患病率很高,几乎每个人都曾经发生过,只是多数人会很快自愈,而一些人则迁延难愈或反复发作。由于该病的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因此西医疗效有时并不理想,很多西医医生可能也会推荐患者去看看中医。通过中医药内外结合治疗,不少患者可以告别烦恼。


  中医学认为口疮多因平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厚味、嗜好烟酒或情志内伤、劳倦过度所致。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而舌为心之苗。根据舌与五脏的对应关系,舌尖属心肺,舌体中央属脾胃,舌体两侧属肝胆,舌根属肾。因此,本病主要与心、脾关系最为密切,还可涉及胃、肝、胆、肾等脏腑。


辨证与汤药


中医讲求辨寒热虚实,对于口疮来说,通常按照以下方法来分辨:灼热疼痛多属实证、热证,隐痛多属虚证、寒证或虚实夹杂证;病程短者多属实证,病程长者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证,如病程迁延日久,由气及血,又可出现血瘀(实);喜热食者多为寒证,喜冷食者多为热证,平素嗜食肥甘者多属湿热内蕴;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者多为虚证和/或寒证,大便干硬、小便赤涩者多为热证,大便黏滞者多为湿证;口疮伴口干渴饮或口干不欲饮水、咽痛、小便短少者多属实热或虚热,口疮伴畏寒怕冷、腹胀纳呆者多属虚寒证或寒热错杂证;因情志因素加重者多为肝郁气滞。

临床上常见的证型有以下几个,不过这些证型可单独出现,也可相兼出现,具体应由有经验的中医师进行辨证。


心脾积热证

    

溃疡局部灼热疼痛,伴有口干、口渴、心烦、失眠、便干、尿赤,舌尖红、 苔黄。治以清心泻脾、导热下行,可用导赤散合泻黄散加减,常用药物有淡竹叶、生甘草、通草、生地黄、藿香、栀子、防风、生石膏(先煎)等。


胃火炽盛证


溃疡周围充血发红,口中灼热疼痛,牙龈红肿出血,伴有口臭、口干、渴思凉饮、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而干。治以清胃降火、通腑泻热,可用清胃散加减,常用药物有升麻、黄连、当归、生地黄、牡丹皮等,大便干结严重者可加大黄、芒硝、枳实。


阴虚火旺证


溃疡表浅,周围微红,易反复发作,隐痛或热痛,伴有口渴不欲多饮、手足心热、盗汗、心悸、失眠、便干,舌红少苔。治以滋阴降火、引火归元,可用六味地黄汤加减,常用药物有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等,虚火重者可加知母、黄柏。


脾虚阴火证


溃疡多为灰白色,周边水肿,红晕色淡,隐隐作痛,伴有腹胀、纳呆、大便偏稀、乏力等症,舌淡苔白。治以补益脾胃、升阳泻火,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常用药物有党参、炒白术、黄芪、升麻、柴胡、陈皮、当归、生甘草等。


寒热错杂证


溃疡色淡红,反复发作,隐痛,可伴有口干口苦、咽痛、胃脘堵闷、知饥不食、食则腹胀、腹泻肠鸣、乏力等症状,舌红舌体胖大,舌苔黄腻或白腻。治以清热化湿、平调寒热,可用甘草泻心汤加减,常用药物有炙甘草、黄连、黄芩、党参、干姜、法半夏、大枣等。



中医外治法


祖国传统医学除了汤剂内服,还有着丰富的外治方法,对于口疮有着不错的疗效,不过大家要记住,一定要由有资质、有经验的中医师予以治疗或指导操作,尤其是有创治疗。


涂敷


心火盛者可局部涂敷冰硼散(冰片、玄明粉、硼砂、朱砂),慢性或虚火型口疮可局部涂敷养阴生肌散(青黛、甘草、牛黄、黄柏、枯矾、龙胆草、冰片、煅石膏、薄荷脑)。


含漱 


含漱法通过将中药制作成水剂,通过多次含漱来局部给药,简便经济且起效迅速。常用的含漱方有:(1)黄连2~4克,切碎或研末,沸水冲泡,晾凉后含漱,主要用于胃火盛者。(2)北沙参15克、黄柏15克、冰片2克,含漱方法同上,主要用于虚火者。(3)生地黄、黄芩、黄柏各3克,切碎或研末,含漱方法同上,可用于各型口疮。


针法


心脾积热证常用穴位有通里、公孙、内庭、合谷、劳宫、地仓、颊车、足三里,胃火炽盛证常用穴位有颊车、下关、合谷、二间、厉兑、内庭,阴虚火旺证常用穴位有肾俞、命门、涌泉、太溪、三阴交、合谷、照海、通里,脾虚阴火证常用穴位有三阴交、阴陵泉、脾俞、足三里、合谷。上唇口疮者可配人中、地仓,下唇口疮者配颊车、承浆、地仓,颊、龈口疮者配地仓、颊车,舌部口疮者配廉泉。


灸法


用于虚证患者,常选取足三里、肾俞、脾俞、养老等穴进行温和灸。


贴敷


将吴茱萸研成细末,每晚临睡时洗脚后,取适量吴茱萸末用食醋调成稀糊状,贴敷于双足涌泉穴,用保鲜膜覆盖并用纱布包缠,次日晨起取下。一般连贴7天后,间隔两三天再次贴敷。糖尿病患者因皮肤脆弱,应留意观察局部反应,如出现疼痛、起疱、破溃等应立即停用。


压豆


可取口、舌、神门、胃、皮质下、内分泌、肾上腺、脾、心、额等耳穴,每次从中选取数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日稍加力揉按3次。


放血


用毫针或三棱针常规消毒后在溃疡面点刺放血,使血液将溃疡面遮盖以止痛,缓解局部症状,促进愈合。该法用于溃疡面红肿较重者或愈合较慢口疮,粟粒样小而多发的溃疡不宜使用。舌体溃疡者可刺金津、玉液或廉泉。


推拿


取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神门、蠡沟、解溪、照海等穴,患者卧位完全放松,调整呼吸,施者用大拇指指腹或肘尖点按穴位,并逐渐加压,以患者能忍受为度,并作均匀回旋运动,每穴施术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