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型辨证治疗迎风咳嗽

2019/11/25 15:42:39来源:村医之家作者:梅松政

每进入冬季或冬春交节之际,迎风咳嗽患者会增多,尤其是气候反复骤变时,更容易出现。其主要表现为走路时,或说话时,或跑动时,或骑车时,突然出现无法控制的咽痒咳嗽,或伴有吐痰,或伴有咳吐少量血丝等,咳嗽停止后,很快表现为常人,无其它特异临床症状。


笔者临证20多年来,把这种咳嗽总结为迎风咳嗽。


其主要临床特征为,患者接触到冷空气,或气流加剧时,咳嗽加剧,除咳嗽,或咳痰,或咳吐血丝外,无其他特别的临床表现。比如,无发热,无呕吐,无胸痛,无明显喘促,无颜面浮肿,精神情况尚可等。根据临床表现,笔者将这种咳嗽分为3种类型治疗。


寒邪为重


主要临床表现:遇冷风则咳嗽加重,伴轻微恶寒,咳吐少了白色清痰,舌苔薄白,脉浮紧。

 

处方:麻黄5克,杏仁6克,荆芥10克,防风9克,桔梗15克,陈皮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温服。


风邪为重


主要临床表现:遇风则咳嗽,或遇风则咳嗽加剧,或走路过快则咳嗽,伴有咳嗽时气紧,胸部不适,甚至喘气感,避风静下来,咳嗽很快好转,舌红苔少,或舌红苔薄白,脉浮。


处方:防风12克,僵蚕10克,钩藤15克,瓜蒌皮10克,蝉蜕8克,白术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温服。


燥邪为重


主要临床表现:迎风则咳嗽,或进空气不好房间则咳嗽,或多在电热炉旁坐会儿则咳嗽,或在寒冷天气突然转晴时咳嗽加剧,伴连声呛咳,咽痒咳嗽,甚至痰中血丝,舌质红少津,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或脉浮数。


处方:桑叶10克,杏仁5克,南沙参12克,栀子6克,紫菀12克,百部10克,款冬花10克,玉竹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温服。


辨证注意


本病的辨证基础是排除原发性疾病,比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肺结核等原发性疾病加重引起的咳嗽,同时最主要的特征往往在迎风时咳嗽发作,并无法控制咳嗽,当咳嗽停止后,短时间内患者恢复如常。


本类咳嗽患者偶尔会出现白眼充血症状,在原方基础上加侧柏叶、槐花各10克即可。


每个证型患者一般服用2~3剂起效。若明显有效,连续服用1~2周即可临床痊愈;若连服3~5天后,未见明显效果,改用它方。


儿童患者如有类似病情,在正规中医医师指导下,可根据患儿年龄酌减剂量治疗。


结语


中医学认为,咳嗽属于肺系疾病的主要病证之一。其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其中,外感主要以风寒、风热和风燥常见,内伤主要以痰湿、痰热、肝火和肺阴亏虚常见。


在《素问》中就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之说,寓指咳嗽病因极为复杂。就以外感咳嗽为例,在《河间六书.咳嗽论》中称:“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嗽”的叙述,可想而知,仅外感六淫则可引起至少六种以上证型咳嗽,足以说明咳嗽病因病机较为复杂。


不过,临床上确有“迎风咳嗽”这个特殊类型。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其相关辅助检查以及既往史等,排除其他疾病后,若仅出现“迎风咳嗽”为主证的病状,则可分别从寒、风、燥三个病因着手辨证治疗,临床疗效较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