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这3件事,是治疗痛风的关键环节!

2019/2/26 14:04:50来源:夜诊

痛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特点是易反复发作,让每个痛风患者都很头疼。当处于缓解期时,患者往往忽略了它的存在;可一旦发作,处于急性期时,马上会令患者撕心裂肺、痛不欲生。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聚会的时候,有美味佳肴,患者却被“风”破坏了好心情。虽然,目前痛风不能被完全治愈,但是想要控制住、不让它作威作福,还是能够做到的。


要想好好管理痛风,就要做好这三件事!


核心:确保血尿酸长期稳定,符合指标


有高尿酸血症,不一定会有痛风;但痛风患者,一定有高尿酸血症。因为,高尿酸血症是导致痛风的病理基础,所以,将痛风患者的血尿酸长期稳定地控制在目标水平是预防痛风发作的最有效措施。


控制不好血尿酸水平或治疗不规范,都会引起痛风的反复发作。一般建议男性患者血尿酸控制在400μmol/L,女性患者应将血尿酸控制在360μmol/L以下。



需要做好的三件事


一、科学合理饮食是治疗的基础



要想治病,前提是管住自己的嘴。不合理的饮食是诱发痛风及其发作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改变和调整饮食结构,可以起到一定减少尿酸生成的作用。


1、限制高嘌呤的食物


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菌菇类等都是具有高嘌呤含量的食物,食用后会增加尿酸的生成,故应尽量少吃或不吃;猪肉、牛肉、羊肉等肉类要适量食用;新鲜的蔬菜、牛奶等食物,可适量多吃。


2、远离酒桌


酒精能够干扰尿酸经肾脏的代谢,特别是啤酒中含有大量嘌呤,因此,痛风患者最好戒酒,无论是哪种酒类,都不要喝。除此之外,饮料中的果糖会影响尿酸的排泄,故不建议饮用。


3、多饮水


多饮水会增加尿量,进而增加尿液的排泄量,建议日尿量应保持在2000mL以上。建议饮用白开水或淡茶水;碱性水也可以选择。


4、控制体重


肥胖程度与血尿酸的含量呈正比,控制好体重有助于降低尿酸水平,辅助预防痛风发作。尽量将体重指数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还要注意劳累过度、剧烈运动、感受风寒、外伤等因素均会诱发痛风急性发作,痛风患者要注意。


二、合理用药是关键


1、急性发作期,不要加用降酸药


急性发作期时,解决关节炎症和关节肿胀是关键。


应选择具有消炎镇痛作用的对症治疗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等。降尿酸药物如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等,这些药物本身不具有消炎镇痛的作用,对控制关节炎症和疼痛无效。


加用降酸药能够显著降低血尿酸水平,促使附着关节上的痛风石表面溶解,但释放不溶性尿酸盐结晶会加重关节炎症。


因此,急性期不应加用降酸药物,应等到急性期过后,再服用降酸药物。但急性期前已开始服用,则应继续服用,无需停药。避免突然停药,引起血尿酸浓度明显波动导致病情加重。


2、莫要擅自停药


痛风患者血尿酸一降到正常值,或者刚不疼痛就停药,这样会导致病情反反复复,是非常错误的做法。


3、降尿酸速度宜缓不宜快


痛风发作除了与高尿酸有关,与尿酸水平大幅度波动也有关系。当浓度降低过快时,会导致关节等部位的尿酸盐结晶快速溶解,进而诱发关节滑膜的炎症及疼痛。


故建议降酸药物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增加剂量;在开始使用降尿酸药物时,建议同时服用小剂量抗炎止痛药物,直至血尿酸稳定且符合标准。


3、降尿酸速度宜缓不宜快


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噻嗪类利尿剂及速尿、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大剂量阿司匹林等,可使血尿酸升高。


三、定期监测是保证


定期监测血尿酸,是了解血尿酸控制情况、调整饮食及用药的重要依据,是确保血尿酸长期控制达标的保证。治不达标,形同未治,尿酸监测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小结


目前医学上认为痛风是一种可治愈的难治性风湿病,痛风患者只有在风湿科专科医生指导下早期、规范、达标治疗,才能达到治愈的目标。


如果血尿酸水平维持300μmol/L(有痛风石)或360μmol/L(无痛风石)以下数月甚至数年,体内沉积的痛风石逐步溶解消失,就不会再发作了,部分患者通过自身调节可以维持尿酸水平长期达标,甚至可以停药,以后只要控制好饮食,痛风就不会复发,可算是临床治愈,这也是目前国内外认为痛风是一种可以治愈的风湿病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