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简介
从事大棚种植三年的刘大妈,刚过大年初五,这两天就迫不及待地行走在蔬菜大棚中,照护着心爱的蔬菜,一待至少1小时以上。 两天前,一进大棚不过十分钟,就出现了剧烈咳嗽、气短、气喘、黏丝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她以为是未能治愈“老慢气”又发作了,又坚持呆了一小时,实在熬不下去,于是到村卫生室就诊,村医也判断为 “老慢气”,应用相应药物却收效甚微,就建议她到县人民医院诊治。 县医院呼吸道专家经询问流行病史,认为这并不是“老慢气”,而是大棚肺,将她收治入院治疗。 01 流行病学特点 “大棚肺”是指在大棚作业时因吸入含有高温放线菌、曲菌等有机粉尘引起的一种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在大棚种植蔬菜、草莓、菌类、花卉等农作物及饲养家禽、家畜的地区发病率较高。 1.高危人群 主要是长期在温度高、湿度大、空气流通性差,花卉开放、土壤中菌落密度较高的蔬菜、花卉、蘑菇房、鸡鸭舍等塑料大棚内劳作的人。多数 “大棚肺”患者有从事接触霉干草工作的职业史。 一般来讲,症状的轻重与吸入抗原的量和时间成正比,并与个体的敏感性有关。 2.病因 “大棚肺”的致病菌是繁殖于发霉的稻草、麦秸、干草、谷类中的高温放线菌,主要是干草小多孢菌、普通高温放线菌、白色高温放线菌、绿色高温单孢菌和热吸水链霉菌等。 干草小多孢菌、普通嗜热放线菌是农民肺最常见的致病抗原。热吸水链霉菌是我国引起“农民肺”的主要病原之一。 “大棚肺”的发病,与大棚的高度、温度、湿度、空气流通情况、土壤细菌含量、农药喷洒次数,以及大棚种植者的劳作防护程度都直接相关。受到地区环境、气候、生产方式、经济状况及遗传等因素的影响。 02 主要临床表现 “大棚肺”临床表现分三个类型:
急性型:多发生于间歇性一次吸入大量抗原者。典型的表现为吸入抗原后4~8小时出现发热、寒战、头痛、肌肉酸痛、咳嗽、胸闷、呼吸困难、 结合膜充血,有时可闻及肺底啰音,停止接触抗原后8~18小时,症状逐渐缓解。但乏力等轻微症状有时可持续数周。
反复发作者可有厌食、体重下降和进行性呼吸困难。
亚急性型:吸入抗原的强度较小, 但持续吸入者,临床症状相对较轻。常无发热寒战,而以咳嗽、咳白黏痰、气短、胸闷、纳差、全身乏力为特点。临床上以该类型占多数。
慢性型: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进行性气短、活动后明显,伴倦怠、体重下降。少数严重者有发绀、杵状指。晚期并发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时,则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该类型常见于长期接触抗原反复发病者。 03 治疗原则 最有效和最确定的治疗方法是避免接触抗原,完全脱离致病的有机粉尘。 轻度者应暂时脱离生产环境并休息,并给予止咳、平喘、吸氧等对症处理及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注意随访。重度者应卧床休息,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对症治疗。 “大棚肺”如不及时诊治,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过敏性肺泡炎、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关节炎、风湿病、皮肤病等;严重者可以出现肺功能损害、关节畸形、慢性皮肤疾病等。其预后差、致残率高,成为影响从事大棚作业的农民生活质量及社会经济负担的重要因素。 04 预防措施 大棚肺”最根本的防治措施是早防、早治疗、早期脱离致敏原的环境。大棚内应加强室内通风换气,适当加高棚高,调理环境,以减少致敏原侵入呼吸道。 建议菜农在棚内干活时,最好佩戴口罩。入棚应戴双层口罩,里层戴湿口罩,外层戴干口罩;进棚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小时;菜农最好是避开高温时段进棚,防止因高温出汗过多、头晕,甚至出现脱水眩晕等。 菜农在使用农药时一定要注意,选择较为安全的低毒农药,并做好通风工作,避免其对身体的危害。喷洒农药后,4小时内不要进棚。 发热者可用酒精浴等方法物理降温,咳嗽者可用止咳剂对症处理,而使用抗生素治疗则无济于事,同时还可以配合使用息斯敏等抗过敏药物,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果上述方法不见效,要立即去医院治疗,切勿拖延。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