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分析:大灸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2017/7/6 15:45:44来源:诊所老板之家作者:贝绍生

导读:笔者试用河北丰润县高怀老医师的大灸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30 例 , 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 现总结如下。 


诊断标准


腹痛 、腹泻 、里急后重 , 粘液脓血便 , 每日泻下3次以上 ;粪便检查:粘液脓血便 , 显微镜下见红细胞 、白细胞 、巨噬细胞 ;应用本院电子纤维结肠镜检见肠管粘膜表面粗糙 , 充血 、水肿 、出血 , 多发性浅溃疡 , 排除癌变及其他疾病。


治疗方法  


铺灸时间 

暑夏三伏天为最好 , 平日天气晴朗也可 , 避免阴雨天气 。


治疗用品 


艾绒 250 g , 咸青萝卜 2000 g ~ 2500 g , 紫皮大蒜 500 g ~ 750 g , 将萝卜切成 1 寸长 、0.5 寸厚的方块 , 大蒜制泥 , 干滩萝卜片上 , 中间用手指按一凹 , 将艾绒捏成食指大的小炷 ,放在萝卜片上的蒜泥凹中 , 草纸一条 , 长 60 cm , 宽 3 cm 。


操作 


1.病人俯卧床上裸露背部 , 脊柱上作常规消毒 , 将草纸自大椎至长强 , 顺脊椎铺好 , 将萝卜片先放在两边大杼穴各一个 , 以后再沿板纸向下 , 顺排到秩边 , 中间排的片数无定数 , 排满为止 。 


2.在第一排的外侧 , 沿着排第二行 , 起点在大杼 、风门二穴之间 , 同样向下排 , 排到秩边穴上部 。 


3.用镊子夹艾绒 , 在火上点燃 , 放好 。 


4.灸的壮数多少看病人的皮肤忍受性 , 每个点灸 3 壮~ 5 壮 , 灸毕 , 休息片刻 , 再灸腹部 。 


5.先在脐中放 1 片 , 在周围放上 8 片 ;在鸠尾 、神阙各放一块不着蒜的片 , 两穴间放萝卜 6 片 ,在神阙以下至曲骨这一段放 5 片 。 


6.若是妇女,不灸石门穴;腹部沿正中行(即巨阙与下脘之间)的两侧 ,向下一行 , 每行放 7 片 ;沿第二行两侧 , 再排一行 , 放 6 片 , 灸法和壮数同上 。 


7.全部灸毕 ,用三棱针十宣穴放血 , 借以泻大热之气。




注意事项


每月治疗一次 , 一般治疗 2 次 ~ 3 次 。 

灸后一月内禁食生冷辛辣 、肥甘厚味 , 禁冷水洗浴 。      


典型病例


宋 ××, 男 , 45 岁 , 山东烟台人 。

患者自诉近一年来无明显原因出现反复腹泻 、腹痛 , 大便一日四 、五次 , 呈粘液便 , 在当地医院做结肠镜后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 ,口服中西药物 , 中药灌肠治疗疗效不佳 。 经用上述方法治疗两次 , 患者症状消失 , 随访一年未复发。


体会 


溃疡性结肠炎(U C)为原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炎性病变 , 属于祖国医学“ 泄泻 、久痢” 范畴 ,在临床上以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之虚寒证最为多见 。

 

多因素体先天不足 , 脾胃虚弱 ;或因长期饮食失调 , 劳倦内伤 ,致脾胃虚弱 , 不能受纳水谷和运化精微 , 水谷停滞 , 清浊不分 , 混杂而下 , 遂成泄泻 , 因此治疗当以培补中气为主 。 


大灸疗法可温阳补虚 , 适于各种体弱 , 虚寒痼疾,慢性胃肠、功能衰弱 , 中阳不振 、肾元不充等疾 。


应用该疗法治疗面广 , 艾炷多 , 火气足 , 温通力强 , 能温补督阳 、回阳固脱 、温通气血 、散寒通络 。 初步用于治疗如溃疡性结肠炎等一类虚寒疾病取得良好疗效,充分验证了“针之不为 , 灸之所宜” 。 


当然铺灸疗法由于选穴复杂 ,操作较为繁琐,限制了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 , 有待于进一步改革简化操作过程或者研制一种灸疗器械来提高疗效 。 


另一方面 , 大灸疗法的作用机理还有待于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探究 , 以期更好地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