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卫生室减少近6000家,村医的出路在哪里?

2020/12/7 8:04:36来源:基层医师公社作者:羽兮
12月4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公布最新一期医疗机构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7月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有96.5万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5万个,乡镇卫生院3.6万个,村卫生室61.6万个,诊所(医务室)25.1万个。

微信截图_20201207080623.png
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官网

与2019年7月底相比,村卫生室数量减少5798家。




村卫生室数量逐年下降

今年有所缓和




我们将往期可查的村卫生室数据拿出来作了一个对比:

微信截图_20201207080701.png
基层医师公社制图

微信截图_20201207080726.png
基层医师公社制图

从上面两个表格,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近5年村卫生室数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今年下降速度有所缓和,在5、6月甚至出现了正增长。




村卫生室数量减少
村医面临选择更多



从面上来看,村医数量和村卫生室数量呈正相关。村卫生室数量减少一方面反映了村医数量正在同步减少。老村医退出历史舞台,年轻村医的补给仍需提速。

另一方面,受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影响,一部分村卫生室合并,由多个卫生室组成一家卫生室,负责几个片区居民的诊疗和公卫服务;另一部分村卫生室迎合城镇化发展需求,已经开始向社区卫生卫生站转化;还有一部分诊所面临优胜劣汰的考验,或被自然淘汰,或转型成私人诊所、养生机构,机构性质发生变化,自负盈亏。

这些转变,直接导致村卫生室数量减少,与此同时,村医面临的选择也相应增加。

辨证来看,数量减少反映的虽然只是数据变化,但它却是政策指向、地方管理、市场环境、人为因素等方面综合作用的风向标,我们应该深入探索其背后隐藏的意义和价值。




以后的村卫生室会是什么样子?




有读者要问了,照这么下去,村卫生室是不是要消失?村医以后的饭碗怎么办?

笔者认为,村卫生室作为农村医疗乃至整个基层医疗的毛细血管,暂时不会消失,但在未来将面临分流的可能。

第一种,成为乡镇卫生院的派出机构

大方向上,国家政策引导村卫生室收归乡镇卫生院管辖,实现人财物统一管理,村卫生室作为派出机构履行应尽的职责。村医与上级卫生院签订聘用合同,成为乡镇卫生院的员工,基本享受院内职工同等待遇。

这种情况下,村医福利、待遇有保障,年底至少旱涝保收。

第二种,自立门户,成立个体村卫生室

此前,有地方政府曾公开回应,对于未纳入一体化管理的乡村医生,允许其在本村开办个体卫生室。

也就是说,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并非强制性动作,愿不愿意接受统一管理,村医自己有主导权。

对于技术过得硬,在当地有一定声望的村医来说,选择自主经营个体村卫生室比“铁饭碗”更合适。




村医未来出路
至少有三条



无论你作出怎样的选择,温水煮青蛙是不可能在基层有所建树的。如果想在村医岗位上充分发挥自我价值,这三条出路可供参考。

一、全科医学

在基层,村医平时负责的工作包罗万象,实际上承担的就是一个全科医生的角色。怎么把这些分散的知识点组合起来,需要用系统、科学的全科理论体系去串联。

近几年,全科医生成为基层的一个热门岗位,政策扶植力度很大。提前踏入全科医学的门槛,就能比其他同行多享受既定的福利待遇,赢得更多患者信赖。

二、老年人保健

从目前情况来看,农村老龄化程度表现得更为明显,村医要承担的老年人慢病管理压力增加。与此同时,这也透露出另外的信息:开展老年人群保健、康复将成为未来很有潜力的一个方向。

三、中医药方向

不合理输液对基层的诟病不再赘述,这项诊疗服务以后可能全面收归上级机构开展。

对于村医来说,输液并不是维持营收的唯一方式。近年来已有不少地区的卫健委对乡村两级医务人员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用以提升乡村两级中医药服务能力水平。

除此之外,“西学中”的培训模式也逐渐在基层推广,这也充分说明开展中医药技术已成为新时期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另一条出路。

2020年已经接近尾声,新的一年,村医仍然是基层医疗的中流砥柱,祝大家在新的机遇中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