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响应变二级后,村医怎么防控?

2020/3/3 14:54:56来源:村医之家作者:严国进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不少地方决定,将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





调整响应级别后,对这些地区的村医来说,要精准落实好下列五项防控措施。


一是要按风险等级采取差异化的防控策略。对疫情风险较低的村,实施“外防输入”策略,配合村干部,让村民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对中风险的村,实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策略,配合村干部,让村民尽快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对风险较高的村,实施“内防扩散、外防输出、严格管控”策略,配合村干部,根据疫情态势逐步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二是要提醒村民,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随着各项限制性措施的逐步解除,村民流动恢复常态,暴露于传染源的机会大大增加,必须加强自我防护。积极向村民倡导讲卫生、除陋习,摒弃乱扔、乱吐等不文明行为,营造“每个村民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我的健康我做主”的良好氛围。


使村民充分了解健康知识,掌握防护要点,养成手卫生、多通风、保持清洁的良好习惯, 减少出行,避免参加集会、聚会,乘坐公共交通或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时做好防护,戴口罩,避免接触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禽类或其粪便。


三是要告知村民,如出现呼吸道症状但无发热者可到村卫生室就诊,发热患者要到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要到定点医院就诊。


四是要大力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对村民小区、垃圾中转站、建筑工地等重点场所进行卫生清理,处理垃圾污物,消除鼠、蟑、蚊、蝇等病媒生物孳生环境,并及时组织开展全面的病媒生物防制与消杀,有效降低病媒生物密度。


五是要加强特殊人群照顾。为老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提供24小时电话或者为独居或行动不便者,提供必要的上门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