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万年:如何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体系?

2019/8/5 20:15:07来源:中国卫生杂志作者: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司长?梁万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际上,深化医改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主要聚焦两大核心:明确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建设;构造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这也是进入新时代以来,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供给系统不充分、不平衡问题的关键。

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在牵头研究制订优质高效卫生服务体系的有关方案,初步考虑,优质高效服务体系的核心是以需要和需求为导向,使医疗卫生体系能够高效运作,为人民提供优质服务。


将无序竞争变为有序协同


要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主要着力点包括3个方面:

一是医疗卫生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即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这一部分要着力创新、改革和完善。对现有医疗系统要整合已有机构和资源,当下推行的医联体建设、专科联盟建设、县域医共体建设等都是对现有医疗服务体系中的资源进行整合和再造,将过去无序竞争变为有序协同,将过去单个医疗机构管理考评变为集团化管理和考评。

二是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当中要加强落实以预防为主。各级各类专业卫生医疗机构形成相互协同、职责明确的高效的公共卫生供给体系,才能使健康理念和健康促进真正成为最优先的战略和措施。

三是通过体制创新落实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体系的紧密结合。一方面,要调动医疗机构的积极性,让医疗机构真正有动力、有能力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预防保健服务。另一方面,要加强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的融合,使公共卫生机构更好的发挥专业作用。

在现有体系上要充分发挥公立体系和社会办医两个方面的作用,实行有效协同,充分发挥公立医疗机构的主体地位,同时发挥社会办医在满足多层次、多样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存量上进行有效整合,在增量上实行有效引导和规划布局,使最核心的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从布局到结构、到各自功能协同更加优化。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需求从看病转为更加健康,即使是在疾病的治疗阶段,人们的需求也不再仅仅是治好病,还要求治病过程更加舒服、更加人性化,可以说是从传统的躯体健康的需求转向心理健康。然而,在这个层面,供给体系主体缺乏,体系构造、机构配置、政策配套都还不完善。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健康需求,需要我们充分发挥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优势,充分利用社会力量,争取早日补齐短板。


体系高效,服务质量优质

在传统的医疗服务当中,以疾病为中心,我们只考虑老百姓到医院以后的诊断治疗,但是病人离开医院以后,医患关系就不存在了。当今社会中,老龄化、慢性病井喷,需要我们根据新的需求构建一批具有延伸性,尤其是康复、养老、医养结合、临终关怀、长期护理,这些服务人民群众不仅急需,其实也是基本服务。事实上,这些服务的提供,现在已经有了一些,但是从供给能力、整体布局乃至政策环境上还十分不完善,还需要进一步的统筹规划和设计。让老百姓从医疗卫生机构出来以后,不论在社区还是在家中也能得到他希望得到也是应该得到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需要从政策、保险制度以及人力资源配置和激励考核等各方面加以完善。

何为优质高效的服务体系?简单来说就两句话:体系是高效的,服务质量是优质的。体系的高效牵扯到体制变革和机制改革,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体系既要在存量上下功夫,也要在增量上做文章。这里有5个创新需要解决:

一是体系创新。要打破传统体系,从仅仅围绕疾病和病人走向关注全人群。体制创新要解决好政府和系统的关系,以及系统中各个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边界和关系。

二是机制创新。从走向整合体系开始,绩效考核和评价等指标就要改变传统以单个医疗卫生机构为基本单元的管理机制,要逐渐走向以医联体、医共体、医疗集团乃至整个区域为中心的、以结果为导向的、以卫生产出为主要指标的体系和投入机制。

三是服务模式创新。整合型、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模式要改变过去以医生为主导、以机构为基础、以治疗为重点、以手术和药物为工具的做法,要真正实行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以社区为基础、以预防和健康促进为导向的新型服务模式。

四是管理创新。体系内部之间要实行科学管理,理清体系内部机构之间、同一机构内部不同岗位之间的人事、收入分配、考核等问题。

五是监管创新。从单一医疗卫生体系走向优质高效的整合型服务体系,不论是监管手段还是监管理念、监管结果的使用上都要全面创新,否则即使构架了系统和体系,没有良好的监管,也难以保证高质量医疗服务的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