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变革,乡村医生应做好准备

2019/6/3 16:47:22来源:村医之家作者:梅松政

近年来,全国各地在探索基层医疗行业乡村“一体化”改革,或将村卫生室“合并”到卫生院,或将村卫生室建设成为卫生院门诊点。比如,甘肃省、天津市等省市就在探索将村卫生室人员、物力等划入卫生院,由卫生院统筹管理。

 

乡村“一体化”是乡村医生的出路

 

最近笔者也常听到身边卫生院职工、乡村医生等热议乡村“一体化”制度。

 

 “从当前的政策来看,我估计村卫生室迟早都是要并到卫生院的。”一些乡村医生这样说。

 

 “卫生院在逐渐改变,据说有的乡镇卫生院要建设成二级医院,毫无疑问,卫生院规模会越来越大。卫生院规模大了,人力物力都会增加,而辖区人口有限,必然会向村里延伸业务......” 一些乡镇卫生院职工同样认为,村卫生室迟早会被卫生院“吞并”。

 

从讨论中可以看出,大家比较认可将村卫生室并入卫生院。因为城乡一体化建设、农村道路建设、通讯设施等便利条件,逐渐让村卫生室的作用被削弱,村卫生室被乡镇卫生院“吞并”也是顺其自然的事。


另外,从村卫生室的现况和职能情况来看,要想尽快作出转变,乡村一体化也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可行、快速见效的方案。


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医生这支以“赤脚医生”成名的队伍给人们印象最深的便是条件艰苦,生存困难。尽管作为个体户他们在村子里占有一席之地,甚至收入比其他村民都要高点儿,但作为技术人员,其“身份”“固定待遇”“养老保障”“执业风险”等等是缺失的。


《执业医师法》颁布实施后,乡村医生一度成为业内所称的“非法行医边缘”,因为多数乡村医生不具备国家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后来,有能力的考取资格证书以后或者被挖走,或自寻出路,而留下的大部分人则拿着一个“特批”的乡村医生证在村里继续服务村民,养活家人。


后来,有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后,一批乡村医生的业务逐渐从诊疗一般疾病转变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而随着新医改的深入,在基本药物制度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双重压力下,乡村医生的生存与执业矛盾越来越凸显。


特别是近些年,随着乡村医生队伍的加速萎缩,也让国家和地方看到了我国农村医疗卫生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 



客观上来说,无论从条件设施,还是从业人员资质,村卫生室都是我国“最底层”的一类医疗机构。



长期以来,人们多用“万金油”来形容乡村医生,这个词既有褒义又有贬义,一方面说明乡村医生职能的全面性,从小孩到老人,从内科到外科,从人到畜,只要是病,他都能看上一看;而另一方面,多而不精,什么都接触一些,什么都是一些皮毛。而这最主要的原因是特殊时期各地对村卫生室人员的准入标准较低,没有严苛的要求导致的。


而新时期随着我们对乡村医生队伍的建设和要求的提高,要想尽快改变村卫生室人员的现状,必须做出改变。


所以,改变是必须的,也是不得不做的选择,而乡村一体化或许就是改变乡村医生队伍的一个出路。

 

乡村医生未来之路还是得自己把握

 

当前国家提出了让老百姓“两不愁三保障”的制度。“两不愁”就是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就是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毫无疑问,作为人数最多的广大农民朋友来说,吃、穿、教、医、住这五大问题得到解决,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幸福时代。这其中,离不开老百姓身边的医疗行业发展。乡村医生作为长期处在老百姓身边的“贴身医生”,必将跟着时代步伐向前发展。这或许也是乡村医疗“一体化”的趋势。

 

而且随着我国即将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村卫生室条件必将发生质的变化。然而,多数“一个人的村卫生室”永远是“独竹难成林”,发展不起来。在国家要求发展好村卫生室,服务好百姓健康的时代迫切需求下,村卫生室或将从此告别“独竹时代”,走到乡村“一体化”道路上来。

 

那么,真正实施乡村“一体化”后,乡村医生的未来在哪儿呢?做好迎接这一转变的准备了吗?

 

俗话说得好,万变不离其宗。不管村卫生室未来如何改变,乡村医生作为一名基层医生,就得有医生的基本素求,比如,尽量尽早获取相应的资质,尽可能融入“单位人”环境中,遵守职业道德,恪守职业情操,用心为老百姓健康服务,坚持在学习中工作,在学习中成长,在学习中服务。应该说,每一位乡村医生都会寻找到适合自己穿的那双鞋和适合自己走的那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