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最近的休息时间,我几乎拜访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胶东半岛等地方的非公医疗机构,中间有诊所、门诊、社区医疗中心、医院等,覆盖了医生、管理者、专家教授、院士和投资人。也包含了民营医疗机构和央企和外资。
我得出的调研结论:非公医疗的发展之路很难,很艰难!真正做到盈利的为数不多。尤其是小型的门诊和大型的非公医院。
中国大陆医疗现状大家很清晰,90%的医疗资源,尤其是优质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公立大医院中,而且由于非公医疗目前很难形成一个有效的发展体系,公立大医院的专家资源、年轻医生基本无法在社会流动。
第一难:千金易得,一将难求!
由于我国大陆所有规模的医院疾病上是公立医院,而这些医院都在体制内,熟悉医院管理流程和规律的管理者都在体制内。熟悉经营管理的市场人才寥寥无几,熟悉医院流程和经营管理的管理人才比医生还要缺。
第二,中国大陆只有名医院,少有名医。
从医院实力上,民营医院要用医疗实力跟大型公立医院相比,10年内难以赶上。就算个别名医敢走出来,医院综合实力难以整体提高。所以,老百姓看病的习惯还是找医院。
第三,非公医疗没有培养医生的培训体系,造血功能差。
虽然很多非公医疗机构开出很好的工资待遇,但是缺乏上升空间和科研发展平台,还是很难从大型公立医院中“挖”到人才。
那么,非公医疗的突破口在哪?既然大健康是蓝海,自然有发展的空间。但是,肯定不是像在特殊时期、特殊地点东莞发展起来的大型综合医院东华医院或者康华医院一样的大型三级综合医院。
概括起来说就是公立医院没有做好,或者没有做的地方,就是非公医疗的发展方向!专科例如眼科和口腔,透析、第三方影像检验等已经成为规模了,还有产业闭环容易形成的儿童保健和妇产科。
我的建议是连锁的基层医疗,社区的诊所将会是今后能够有长足的发展机会。这些机构向前可以延伸到家庭医生、居家医疗和看护,健康管理等,日程可以做好常见疾病的诊治,中间可以提供有效快速精准度转诊服务,后端可以接受大医院治疗病人后的康复。这是一片蓝海,在美国的大健康消费中,有56%就是来自基层医疗。当然,这种基层医疗必须有很好的专家网络和管理规范的支持!也就是我平时一直倡议的“专家驱动分级诊疗”模式。
单纯的医疗在中国大陆很难有盈利模式,由于诊金、技术价值和公共的医院平台没有健全。但是,我们开始了一个很好的机制和价值的延伸,不久,或许大家可以看到我们设计的模式面世。
将预防和健康管理、常见病诊疗以及双向转诊、服务做好,把真正的医疗回归给专家所在的大医院,应该是最好的发展模式!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