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10年,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通过“一元钱看病”模式撬动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民生效应一步步放大。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段宇飞曾公开表示,深圳“罗湖模式”是城市医改的主要方向,广州“花都模式”则是基层医改的模范样本。
这个被当地百姓称为“一元钱看病”的做法,花都区已经坚持了10年。 2008年,花都区政府《关于批转花都区开展农村卫生站免费为农民治病(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村卫生站免费为农民治病,每次只收一元钱挂号费,若需注射则另交一元钱注射费。 2008年5月1日,花都试点“一元钱看病”模式;2009年,扩大试点至55个村站,覆盖57个行政村;2010年9月,实现村卫生站全覆盖。 10年后的今天,这一提法仍然没变。截至2018年8月,广东花都“一元钱看病”累计就诊975.55万人次,为农民减负1.54亿元,群众满意度达93%。 剖析“一元钱看病”之所以能在花都试点,遍地开花,至今已保鲜十年,深受广大农民欢迎!究其根源在于: 一是政府托底。花都区政府用财政支撑“一元钱看病”,设立村卫生站“一元钱看病”专项基金。 如今,“一元钱看病”已经有了成熟的筹资渠道、支付标准、人事管理、基药制度、信息系统、绩效考核等,在政策执行、调整和完善方面形成了闭环。 二是村卫生室标准化。投入1200万元对196个村卫生站进行标准化建设,业务用房不少于100平方米,全部设置“六室一房一卫”,实行“19+5”设备配备等,解决群众看得上病的问题。 三是镇村一体化。给村医正式编制,将其纳入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通过人才招聘和资源下沉解决看得好病的问题。 四是药品供给足。一年调整一次基本药物目录。 目前,基药目录已经从2008年的300多种增补到目前的545种,部分村卫生站还新增了150种免费中药饮片或颗粒剂。 由于村医用药习惯不同,大多数村卫生站的常用药物在200种左右。 今年,高血压药品增至24种,糖尿病药品增至15种。 每到月底,村卫生站还将当月的药品使用报告和需求上传给所属卫生院,卫生院按计划在月底配发下月用药。 五是统一管理村医。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站的村医实行岗位设置、招聘、管理、调配使用、发展平台和晋升渠道“六个统一”。 按照一体化管理规定,年满65周岁的村医需要退出村卫生站。 为此,政府还为其购买社会保险,并为部分村医发放困难补助。 笔者认为,“一元钱看病”可以复制,但核心是确立政府对村卫生室基本医疗的主导地位,实现农村基本医疗卫生的公平性与可及性。 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的今天,应更多地鼓励各地各级政府领导,放大村卫生室“一元钱看病” 效应。 只要各地让乡村一体化真正落到实处,把乡村医生真正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管理,给乡村医生等同乡镇医生的工资、福利待遇、保险保障;只要政府高度重视,有村卫生室财政专项基金支撑,有医保配套政策支持,“一元钱看病”定会在各地生根发芽,定会让乡村医生、让村民青睐。 同时会让乡村医生都不过度医疗,对症下药,能不开的药不开,能小包装的小包装、能折分包装的折分包装,能用针灸、推拿、拨罐的就用这些中医非药物治疗技术,从而最大限度地遏制多开药、滥挂水、药品浪费及药品使用不安全现象。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