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卫生室停止输液后……

2018/9/10 17:24:13来源:村医之家作者:晴天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输液管控力度的加大,不少省份相继发布了严格禁止输液文件。而不少二级以上的医院也纷纷表示,取消门诊输液,部分省份甚至禁止村卫生室等最基层的医疗机构输液。





看到禁止输液的风声越来越紧,加之本来乡村医生也早就意识到输液其实暗藏着巨大风险。


以前也是无奈才给病人输液,现在借着禁止输液的大潮,村医小张就想趁机取消输液,改用口服药物为主的治疗方式。


于是某一天,他也模仿一些大医院的做法在村卫生室门口张贴了告示。


说明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决定从某某日开始本村卫生室取消输液。


发脾气的黄大爷

70岁的黄大爷是一位慢阻肺患者,几年来每次发作都是在小张的卫生室输液,输几天就可以控制,可以说是一个老病号了。


这样也为黄大爷减少了不少麻烦,因为如果去医院治疗必须收住院,住院也是输液一周就缓解了。


黄大爷嫌住院手续麻烦,还要家人陪护,而且住院虽然能报销,但是最后自付费用还是比在村卫生室高不少。


所以,每次黄大爷都来小张的村卫生室输液,村卫生室也确实为黄大爷解决了这个大麻烦。


一次雨后,黄大爷因为着凉咳嗽加重,于是来找小张输液,但是小张恰好贴出告示几天,怎么好违背?


于是和黄大爷仔细说明,输液风险大,现在医院也都取消门诊输液了,还是改口服药物治疗吧。


但是小张的解释不但没能说服黄大爷,反而惹得他发怒了。


黄大爷说每次去医院治疗哪次不是输液才好,我不是生病了才来输液,难道要一个好好的人来找你输液吗?


小张被说的灰头土脸,但是不好反驳。


黄大爷骂骂咧咧地去医院住院了。


看着黄大爷的离去的背影,小张不知道自己到底做的是否合适?


半夜被送去医院挂急诊的小儿

5岁的小葛经常扁桃体发炎。每次感冒几乎都要扁桃体化脓。


3岁以前一般发病了都是去医院住几天院。3岁后基本上每次都是在小张这里治疗。


扁桃体化脓因为口服药物效果不佳,所以总是输液几天控制后,小张就开些口服药物巩固。


两年来每年发作几次治疗效果很好,家属对小张的技术也很满意。


一天傍晚,小葛因为发热来诊。小张医生一检查,又是扁桃体发炎了。


家属本来要求输液,但是小张为了停止输液,于是说还是口服药物吧。


因为家属对小张还是比较信任,所以就拿了药回去了。


但是隔了几天,葛某的家属就来责怪小张了,说都是他不输液治疗,结果半夜了高热接近40℃,连夜去医院挂急诊了,住了三天院才出院。


张医生也感觉脸上无光,本来两年来小孩在自己这里看病都很好,没想到这次……


倡导科学输液为居民健康负责

其实凡是做医生的都知道,从用药安全和副作用方面考虑,世卫组织推荐的“能口服就不肌注,能肌注就不输液”是正确的。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静脉注射给药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占57.8%,远超口服和肌注给药。


随着居民健康知识的普及和治疗行为的规范,泛滥输液已经在减少。


但是凡事不能太过,大医院也只是取消门诊输液,并非全部禁止输液。


所以像张医生这样盲目禁止输液的做法并不合适,正如“过犹不及”。


这会对一些确实需要输液的患者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也会让居民怀疑其能力。


其实输液也并不是“洪水猛兽”,网传的“输液=慢性自杀”更是妖魔化的说法。


静脉输液治疗是现代药物治疗的重要手段,在治疗某些疾病和挽救生命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些药物口服、静脉注射等使用效果都不错,但是有些药只能通过静脉输注。


一个专业过硬、训练有素的医生,并不会一味拒绝或者迎合静脉输液治疗,而是会综合考虑病人的情况,选择什么途径给药、是否联合用药等。


总之,面对大医院取消门诊输液的浪潮和网络过度的宣传,作为基层医生需要坚守底线不随便输液,但是也要为居民的健康和需要负责,在有安全措施的条件下,作出是否需要输液的正确判断。